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夏益平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推动者,其任职期间在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成效。通过梳理其主导的“双高计划”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开发、校企合作项目等关键举措,可见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夏益平推动的“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岗位实战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其主导的白酒酿造技术专业群建设,精准对接泸州支柱产业,形成“政校企”三方协同的创新生态,相关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夏益平率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测。
一、个人背景与职务轨迹
夏益平自2016年起担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20年升任院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其职业生涯历经从普通教师到教学管理者的完整路径,曾主导多个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形成“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
时间阶段 | 职务变迁 | 核心职责 |
---|---|---|
2010-2016 | 教务处副处长 | 课程体系改革 |
2016-2020 | 副院长 | 产教融合推进 |
2020至今 | 院长 | 整体战略布局 |
二、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夏益平主导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将传统学科课程重组为6大专业群。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白酒品控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12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3门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
改革领域 | 具体措施 | 实施效果 |
---|---|---|
课程重构 | 按岗位能力拆解知识模块 | 学生实操考核优良率提升40% |
教材建设 | 校企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 | 覆盖80%专业核心课程 |
评价体系 | 引入企业技能认证标准 | 双证书获取率达92% |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
其任职期间累计获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技术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牵头成立的“酒类包装检测中心”成为区域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科研成果类型 | 数量 | 应用价值 |
---|---|---|
纵向课题 | 35项 | 解决酿酒工艺优化难题 |
横向合作 | 23项 | 助力企业技术升级 |
专利授权 | 47件 | 转化产生直接收益 |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通过“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培育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业带头人占比提升至35%。
五、国际化办学突破
牵头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包,与德国F+U教育机构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留学生规模年均增长15%,覆盖酿酒、机电等特色专业。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五维一体”质量监控网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毕业生核心技能达标率从78%提升至93%,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5%。
七、社会影响力提升
学校在GDI高职专科排行榜中跃升至全国前20%,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夏益平本人获评“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杰出校长”。
八、未来发展战略
正在推进“数字职教”新基建工程,规划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提出“专业群+产业学院”双轮驱动模式,目标三年内建成国家高水平专业集群。
通过系统化改革实践,夏益平带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从区域性高职到全国知名职教品牌的跨越。其“产业嵌入、能力本位”的办学逻辑,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复制的改革样本。在职业教育类型化转型背景下,这种深度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