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蔺职业高级中学青川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形成“技能+素质”双轮驱动的办学特色。校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配备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6大实训中心,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现有在校生3200人,开设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等12个重点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覆盖率超70%。
一、地理区位与硬件设施
青川校区位于古蔺县东部产业集聚区核心地带,毗邻成渝高速交通枢纽,距泸州云龙机场45公里。校区建设采用“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布局,建有标准化实训工坊14间,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创新实验室等现代化场所占比达40%。
类别 | 青川校区 | 市级职校均值 | 省级示范校标准 |
---|---|---|---|
生均实训面积 | 12.8㎡ | 9.2㎡ | 15㎡ |
设备总值 | 3860万元 | 2100万元 | 5000万元 |
智慧教室覆盖率 | 78% | 45% | 85%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课程架构,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实施“岗位能力递进式”培养模式,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过程。
维度 | 青川校区 | 同类院校A | 同类院校B |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3 | 1 | 2 |
企业定制课程占比 | 35% | 18% | 25% |
1+X证书获取率 | 89% | 62% | 73%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三年一轮”制度。现有正高级讲师5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
指标 | 青川校区 | 全省中职均值 |
---|---|---|
师生比 | 1:18 | 1:25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28% | 15%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3% | 22% |
四、学生发展质量评估
建立“学业水平+技能等级+综合素质”三维评价体系,近五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300余人。毕业生县域就业比例达61%,对口就业率提升至78%。
年度 | 升学率 | 优质就业率 | 创业率 |
---|---|---|---|
2020 | 41% | 68% | 3.2% |
2021 | 43% | 72% | 4.1% |
2022 | 46% | 75% | 5.0% |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创新“厂中校+校中厂”协同模式,与郎酒集团共建酿酒工艺实训基地,引入京东物流共建智能仓储实训中心。年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2项,横向科研经费突破300万元。
- 组建产业学院3个,覆盖白酒酿造、智能装备等产业
- 开发活页式教材14套,工作手册式教材9本
- 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超800人次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占比63%。建成“古蔺工匠”培育基地,累计培养中级技工1200人。
服务项目 | 年均规模 | 社会效益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1800人 | 带动农产品增值2300万元 |
企业职工技能提升 | 1200人 | 助推企业增效15%以上 |
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 | 600人 | 就业安置率92% |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专业链与产业链衔接精度待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缺口达40%;“双师型”教师增量不足,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较弱;实训设备更新周期与技术迭代速度存在落差。
- 县财政生均拨款低于全省标准23%
- 企业参与教学程度不均衡,深度合作企业仅占签约数35%
- 县域产业高端岗位承载力有限,制约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
八、战略升级方向
实施“十四五”期间三大工程:投入8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区,重点突破新能源装备制造专业群;构建“学历证书+技能等级+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深化与重庆职业院校的跨区域协作,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