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相连。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三大专业集群。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依托自贡市“盐都”产业基础,深度对接装备制造、新能源、文旅服务等地方支柱产业,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特色,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专业与自贡高新区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精准衔接。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64年创建的自贡市工业职业学校,2005年经教育资源整合升格为现名。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明确“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助力自贡产业转型”的办学方向。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64-2004年 | 工业技校时期,开设机械、化工等传统工科专业 | 培养技术工人超1.2万人 |
2005-2015年 | 资源整合期,获批省级重点职教项目14项 | 创建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 |
2016年至今 | 深化产教融合,与自贡高新区共建产业学院 | 订单培养学生占比达65%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架构,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获评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成都富士康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训中心。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东方锅炉、中航工业 | 100%(数控车工证) |
电子信息 | 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 | 华为技术、京东方 | 98%(电工证/设备维护证) |
现代服务 |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 自贡灯贸集团、顺丰物流 | 95%(导游证/电商运营证)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近三年累计投入3200万元用于实训设备更新,建成集教学、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智能化实训中心。
指标类型 | 数值 | 行业对比值 |
---|---|---|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35% | 全省中职平均28%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28% | 全省中职平均19% |
生均教学设备值 | 1.2万元 | 国家标准0.8万元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X”证书制度,构建“岗位引领、课证融通”培养体系。与自贡航空产业园共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订单班,实施“学期分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入校授课。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牵头组建自贡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与47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3项,为东方锅炉等企业定制培训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升学渠道畅通,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达82%。建立乡村振兴技能培训基地,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余人次,开发“盐帮美食制作”等非遗技艺课程包。
七、数字化转型探索
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疫情期间率先开展“云实训”教学,利用VR技术实现钳工装配等高危操作远程训练,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根据《自贡市“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学校正筹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专业,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川南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经过六十年发展积淀,四川省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鲜明的“产业赋能、技能筑基”办学特色。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优化专业动态调整体系,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在国际化产教协同、复合型师资培育等领域持续突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