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高明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2024年在办学定位、专业布局和产教融合方面展现出显著突破。学校依托“乡村振兴+技能教育”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提升至65%。通过引入企业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等举措,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达78%。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突破45%,较2022年增长18%,横向课题合作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0%。硬件设施方面,新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场景化教学空间,设备总值超3800万元。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战略
通江县高明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7年,2024年在校学生规模达4236人,开设18个专业方向,形成“升学+就业”双轨培养体系。学校锚定“巴山工匠摇篮”目标,实施“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基础阶段强化文化素养,专业阶段深化技能认证,提升阶段开展创新创业孵化。
指标项 | 2024年数据 | 2023年对比 |
---|---|---|
在校生总数 | 4236人 | +6.3% |
专业集群数量 | 3大类18个 | 新增3个 |
校企合作单位 | 58家 | +22家 |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改革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架构,重点建设智慧农业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等5个省级示范专业。推行“岗位导向型”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占比提升至60%,开发XR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包32套。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证书获取率 | 就业岗位匹配度 |
---|---|---|---|
现代农业 | 智慧农业技术 | 92% | 89%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88% | 85% |
数字经济 | 电子商务 | 95% | 91%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名师工作室”机制优化师资结构,聘请行业技术骨干36人参与实践教学。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年度累计完成4200学时企业研修。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能力提升 |
---|---|---|---|
专任教师 | 215人 | 78.1% | 人均参训2.3次/年 |
企业兼职教师 | 54人 | 19.2% | 项目化教学占比70% |
双师型教师 | 112人 | 45.6% | 较上年+18% |
四、人才培养成效
2024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4.7%,其中县域内就业占比68.3%。技能大赛获奖人次同比提升40%,获省级以上奖项23项。“双创”孵化项目成功注册企业17家,带动就业126人。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开发“银耳种植与营销”定制课程。引企入校建立智能农机维修中心,承接县域80%的农机维护业务。
- 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
- 开发活页式教材12套
-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560万元
六、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00人次,为县域企业定制员工技能提升方案18个。承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2场,开放实训资源服务周边6所学校。
七、数字化升级进展
建成5G+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部署AI教学质量监测系统。专业课程资源上云率达85%,虚拟仿真实训覆盖12个专业。
八、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面临县域产业升级与专业适配性滞后矛盾,建议:①深化“专业群+产业链”动态调整机制;②扩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③构建“技能等级+学分银行”评价体系。
通江县高明职业高级中学通过系统性改革,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生态。未来需在专业预警机制、教师企业流动制度、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创新,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