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市纳溪区江南职业中学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培育技术人才”为宗旨,逐步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现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业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工科为主、农商并重”的专业布局。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75%左右,累计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名,成为川南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性机构。
一、办学历史与发展历程
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纳溪区农业职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2年获评“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历经三次校区扩建,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4-2000年 | 农业职业中学初创期 | 培养基层农技人员3000余人 |
2001-2010年 | 专业多元化转型 | 新增工科专业6个,建成省级实训基地 |
2011年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与12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重点专业实行“双师型”教学团队配置,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等特色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实训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2800万元 | 长江机械、五粮液集团 |
现代服务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1500万元 | 碧桂园酒店、泸州老窖 |
现代农业 | 园林技术 | 800万元 | 纳溪特早茶协会、丰裕农科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轨师资体系。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行业认证 |
---|---|---|---|
专任教师 | 142 | 76% | 高级工及以上证书92% |
企业兼职教师 | 44 | 24% | 技师/工程师资质100% |
硕士以上学历 | 38 | 20% | -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岗位引领、工学交替”教学改革。与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园区校区”,开展“订单班”联合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
- 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
- 开发“模块化”课程包:包含12个专业方向的200+微课程
- 建立“双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企业师傅
五、校企合作实践
学校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23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实践平台。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合作类型 | 项目数量 | 年均受益学生 | 典型成果 |
---|---|---|---|
生产性实训 | 8个基地 | 600+ | 白酒包装自动化产线改造 |
技术研发 | 5项专利 | - | 茶叶智能化采摘装置 |
定向培养 | 12个订单班 | 300+ | 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制定 |
六、学生发展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升学渠道畅通,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培养。
2021-2023年关键数据对比:
年度 | 就业率 | 对口升学率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
2021 | 97.8% | 73.2% | 92.5% |
2022 | 98.3% | 76.8% | 95.1% |
2023 | 98.7% | 78.5% | 96.3%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牵头组建“纳溪区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开发《白酒酿造工艺》《早茶栽培技术》等培训资源包。
- 技术扶贫:为周边乡镇开展果树修剪、家禽养殖等培训126场次
- 社区教育:开设老年智能技术、家政服务等公益课程38期
- 国际交流:接待老挝、越南职业教育考察团5批次,输出教学标准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教高考改革等新形势,学校存在专业集群化程度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欠缺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
- 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农业两大专业群,投入3000万元升级实训设施
- 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预计2025年完成)
- 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年均新增企业定制课程不少于15门
泸州市纳溪区江南职业中学通过四十年积淀,已形成鲜明的“扎根产业、服务三农”办学特色。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正朝着建设“西部知名、省内一流”职业学校的目标迈进,其发展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