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宜宾职院人事处)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作为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师资队伍建设、职称评审、薪酬管理、人才引进等关键职能。近年来,该部门通过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流程、强化数据驱动决策,逐步构建起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其工作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动态调整的岗位聘任机制,实现职称评审通过率提升15%;二是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使实践类课程师资占比达68%;三是搭建智能化人事管理平台,将业务办理效率提升40%。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平衡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

宜	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一、组织架构与职能配置

人事处采用"三科一室"组织架构,下设师资科、薪酬科、考核科及档案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2人。核心职能涵盖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12类业务模块。通过建立AB岗制度,实现关键岗位100%备岗覆盖,形成"窗口受理-科室承办-处长审签"三级服务体系。

部门核心职能年度重点任务
师资科教师招聘、资格认证、师德考核完成200+人次新教师岗前培训
薪酬科工资核算、福利发放、个税申报实现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考核科聘期考核、师德督导、评优评先推行分类分层考核体系

二、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截至2023年9月,学院专任教师总数达68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7.2%,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4.8%,"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3%。年龄结构呈现"纺锤型"分布,35-50岁区间教师占比58.1%。通过实施"教授工程""青苗计划",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梯队。

年份高级职称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企业实践时长(年/均)
201929.8%56.7%0.8
202134.5%62.3%1.2
202337.2%68.3%1.5

三、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审

实施"三级九档"岗位动态管理,建立"教学科研岗""社会服务岗""管理辅助岗"分类评价体系。2022年职称评审通过率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青年教师副高职称通过率达41.7%。推行"代表作替代论文"评审试点,将企业横向课题、技术标准制定纳入评价指标。

职称类型教学型权重科研型权重社会服务型权重
副教授评审40%35%25%
讲师评审50%30%20%
实验师评审30%20%50%

四、绩效考核体系改革

构建"基础工作量+质量系数+专项奖励"三维考核模型,设置教学工作量、科研产出、社会服务等7项核心指标。2023年考核结果显示,A级占比控制在15%以内,C级人员减少率同比降低8%。创新实施"项目制考核",对重点教改项目团队给予专项绩效支持。

五、人才引进策略演变

近三年累计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46人,其中产业教授占比提升至18.3%。建立"揭榜挂帅"引才机制,对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紧缺专业提供30万元安家费。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年均授课量达600课时。

六、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校本培训+企业研修+国培省培"三级培养网络,年均开展专项能力提升项目23项。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出版教材著作42部,开发在线课程156门。建立"名师工作室"12个,形成"教学团队-技能大师-青年骨干"传帮带机制。

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2021年上线人事管理系统3.0版本,集成招聘管理、合同签订、培训记录等12个模块。实现档案数字化率92%,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开发教师成长数字画像系统,自动生成个人发展诊断报告,为职称评审提供数据支撑。

八、现存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的平衡难题、传统管理惯性与改革落地的执行偏差、内生动力激发与外部资源整合的协同不足。建议构建"人才蓄水池"预警机制,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通道,试点"学术休假"制度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性改革,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已初步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管理模式,但在治理效能提升、数据深度应用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未来应着重加强人才生态体系建设,将人事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引擎,为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力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27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3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