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经职业高中作为雅安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持“以技立身、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扎根荥经县近40年,逐步形成“产教融合、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川西地区产业需求,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被纳入省级重点建设序列。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升级,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超过70%,成为区域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荥经职业高中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荥经县农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6年被评定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达标学校”,2020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单位。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开设12个专业,形成“三年制中专+对口高考班”并行的培养体系。
时间 | 重大事件 |
---|---|
1985-2000年 | 以农业技术教育为主,培养基层农技人员 |
2008-2015年 | 更名后拓展工科专业,引入企业订单培养模式 |
2016年至今 | 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省级实训基地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生态荥经·产业兴城”战略,重点建设三大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群(含茶叶生产、畜牧兽医)、先进制造技术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服务技术群(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与蒙顶山茶业集团共建实训基地,课程涵盖茶叶种植、加工工艺、品牌营销等模块;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物流开展“实战项目+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 蒙顶山茶业、蜀茶实业 | 茶园管理、茶叶深加工、茶艺师 |
先进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雅化集团、中建材 | 机械加工、设备维护、工艺设计 |
现代服务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云峰寺景区、牛背山文旅 | 导游、景区运营、民宿管理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通过“校企互聘”机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建有茶叶审评、数控加工、电商直播等23个校内实训室,其中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共享教学资源库。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教师 |
---|---|---|---|
正高级职称 | 10 | 7.8% | 李明(茶叶加工高级技师) |
双师型教师 | 83 | 65% | 王丽(电商运营师)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27% | 张强(蒙顶山茶业技术总监)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结合当地产业周期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春茶采摘期组织茶叶专业学生深入茶园实践,秋季则开展牦牛养殖技术培训。与京东、蜀茶实业等企业共建“学徒制”班级,实行“1.5年在校学习+1.5年轮岗实训”培养路径。近三年累计输送“订单班”学生362人,定向就业率达100%。
五、职业技能竞赛成果
学校将技能竞赛纳入常态化教学,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2022年全省中职技能大赛中,数控铣床、茶叶审评、导游讲解三个赛项斩获一等奖。特别是在“天府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银奖,实现雅安市在该领域奖牌零的突破。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学校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建立“科技下乡”服务队,推广良种茶苗繁育、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技术。2021年牵头组建“荥经县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整合17家企业、3个乡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培训项目,助力3个省级贫困村建立特色产业。
七、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原则,近三年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定在28%左右,主要升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就业学生中,83%服务于本省“5+1”现代工业体系,17%进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典型就业单位包括雅化锂业、吉利四川商用车、碧峰峡景区等,平均起薪达4500元/月。
八、校园文化与特色活动
学校打造“茶韵匠心”文化品牌,每年举办“采茶节”“羌韵文化周”等活动。成立茶艺、电商直播、机器人等32个学生社团,其中“荥经砂器制作社”入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推行“德育学分制”,将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与率达92%。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荥经职业高中已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的办学格局。其以茶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建设、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