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遂宁市民进中专(遂宁民进中专)

四川遂宁市民进中专(遂宁民进中专)

四川遂宁市民进中专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毗邻涪江,交通便利。学校创办于1996年,依托民进党派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等十余个专业。校园占地面积约8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约2000人,教职工120余人。

四	川遂宁市民进中专

作为遂宁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本地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升级实训设备、引进双师型教师等举措,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其电子商务专业曾获省级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然而,受限于民办性质和资金规模,学校在实训资源投入、师资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压力,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遂宁市民进中专前身为民进遂宁支部主办的职业培训班,1998年正式获批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定位为“以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辐射装备制造类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

年份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1996-2000年初创阶段,租赁场地办学,开设计算机基础、文秘两个专业在校生不足300人
2005-2010年迁入现校区,新增电子商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在校生突破1000人
2015年至今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京东物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稳定在2000人左右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信息技术类和商贸类专业占比超60%。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模块”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5%。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考证方向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Python编程、网络搭建、动画设计计算机操作员(中级)
商贸服务类电子商务、会计事务网店运营、短视频营销、财税实务电子商务师(三级)
机械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CAD绘图、电工工艺、液压传动电工证、钳工证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高级职称教师18人。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47篇,参与市级课题研究6项。

指标2020年2023年
师生比1:251:18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2%21%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8%15%

四、实训设施与校企合作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5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约2300万元。与1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其中与遂宁富士康的“厂中校”项目年输送实习生200余人。

  • 校内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120工位)、电商直播基地(600㎡)
  • 校外实训基地:射洪锂电产业园、遂宁物流园区京东仓
  • 合作企业:天府软件园、重庆海尔工业园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3%,对口就业率78.6%。升学渠道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连续三年超65%,主要流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本地高校。

就业领域占比典型岗位
信息技术服务34%网络维护员、数据录入员
制造业28%设备操作员、质检员
商贸服务业22%电商客服、仓储管理员

六、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承接遂宁市“春潮行动”等政府项目。其电商专业团队曾为本地农产品企业提供直播带货技术支持,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80万元。

  • 社区培训: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家政服务技能培训
  • 扶贫协作:向凉山州职业学校输出教学资源包
  • 竞赛承办:2022年遂宁市中职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赛项)

七、办学特色与创新举措

学校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成果兑换学分。与电子科大遂宁校区共建共享图书馆资源,实现“大学城”课程互选。

创新项目实施时间成效
现代学徒制试点2021年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学生留用率提升至85%
“1+X”证书制度2022年Web前端开发等3个证书通过率达79%
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引入企业投资300万元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民办职业院校普遍困境:政策扶持力度弱于公办校,融资渠道单一;专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汽车维修)师资储备不足。

  • 短期目标(2025年前):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申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长期规划:筹建职教集团,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探索“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 待解决问题:改善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现平均使用年限达7年),提高教师企业实践频次(现年均12天)

四川遂宁市民进中专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展现出较强活力。其发展历程折射出民办中职院校在资源约束下的突围路径,但仍需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等方式突破发展瓶颈。未来若能在政策支持和内涵建设上取得平衡,有望成为川中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