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乐至职高)

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乐至职高) <strong class="jv-strong-01">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strong>深度解析

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以下简称“乐至职高”)作为川中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深刻反映了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缩影。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三次校区扩建与专业重组,现已形成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涵盖12个重点专业的办学格局。截至2023年,在校学生规模达4200人,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对口升学率突破65%,在四川省同类职业院校中位列前茅。

资	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

学校依托“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与京东方、通威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处,其中智能光电技术实训中心投资超3000万元,配备西南地区首个校企联合研发实验室。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创新实施“季节模块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按产业周期动态调整,有效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学校建成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教学区域5G网络全覆盖,图书资源总量达28万册,生均实训设备价值超1.2万元。特别在农业类专业领域,其现代园艺实训基地占地200亩,引入无土栽培、智能温室等前沿技术,成为县域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核心载体。

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学校面临专业迭代滞后、高端设备维护成本攀升等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构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集群,成为其突破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奖助学金政策与经济资助体系

乐至职高构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联动的资助网络,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金1273万元,惠及学生占比达89%。其中国家奖学金覆盖率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学校专项助学金年均增长20%。

资助类型覆盖比例年度金额(万元)申请条件
国家助学金68%742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元
地方励志奖学金12%185学业成绩排名前30%
企业定向津贴9%216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学校临时补助10%130突发经济困难

相较于邻区安岳职中,乐至职高在企业资助方面更具优势,其与12家企业建立“学费补偿+实习补贴”机制,如电子专业学生可获得TCL集团每月300元的实训补贴。而对比简阳职教中心,后者虽国家助学金标准略高,但校级资助项目仅占乐至职高的65%。

申请流程采用“线上+线下”双通道,学生需通过“智慧资助”平台提交材料,经班级评议、校级审核、公示三阶段,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15个工作日。值得注意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可额外享受教材费全免政策,每年节省开支约800元。

该体系显著减轻了农村家庭经济压力,据统计,近三届毕业生中42%来自低收入家庭,但退学率始终控制在1.5%以下,远低于全省中职院校平均水平。

二、招生要求与报考策略

乐至职高招生实行“文化+技能”双轨制考核,2023年录取分数线较去年上浮12分,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因设备升级,面试增加实操测试环节。

专业类别最低分数线技能测试权重特殊要求
信息技术类362分40%需通过计算机基础认证
现代农业类345分30%提供土地流转实践证明
机械制造类358分50%色盲检测合格
旅游服务类335分20%身高≥160cm

与资阳市其他职业院校对比,乐至职高在专业技能考核方面更为严格。例如数控技术专业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零件加工误差≤0.05mm,而雁江职中同类考核允许误差达0.1mm。这种差异直接导致其毕业生获得高级工证书的比例高出全市均值18个百分点。

报考流程分为春季单招(3月)和秋季统招(7月)两季,建议考生提前半年参加校方组织的“专业体验营”,实际操率设备以提升应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学生可凭村两委推荐信降低10分录取,但需签订毕业后回乡服务协议。

近年来学校推行“特长生计划”,对在市级技能大赛获奖者实施降分录取,最高可降至分数线下40分。2023年通过该通道录取的学生中,12人已在省级竞赛中崭露头角。

三、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学校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达28平方米,超过《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宿舍区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及智能水电系统,2023年投入使用的6号公寓楼获评“四川省标准化学生公寓”。

设施类型数量服务范围开放时间
图书馆1栋藏书28万册6:30-22:00
食堂3个提供20档菜品6:30-20:30
体育场馆体育馆1座+足球场2个含室内泳池全天开放
创业孵化园50间工作室免费使用两年8:00-18:00

对比周边学校,乐至职高的实训条件尤为突出。其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拥有30台教学用车,涵盖新能源与传统动力车型,而相邻的资阳市工业技校同类设备仅12台。农业实训基地配备无人机飞控模拟系统,使学生在考取UTC航拍执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校园文化活动呈现“专业化+地域化”特色,每年举办“陈毅故里”职业技能大赛、蜀绣非遗工坊体验周等活动。心理健康中心引入VR情绪调节系统,咨询室日均接待量达45人次,较三年前增长300%。

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一脸通”服务,从门禁到借阅书籍均可刷脸完成。但部分学生反映晚自习后超市排队时间长,建议错峰增设夜间售货窗口。

四、教学特色与培养模式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群+岗位包”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光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电商直播实务》等18门校本教材,其中5本入选四川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库。

课程类型课时占比考核方式企业参与度
公共基础课30%统考+过程性评价10%
专业核心课45%实操+项目答辩35%
拓展选修课25%学分累积制5%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乐至职高推行“双导师制”,每个班级配备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例如电子专业与京东方合作开发《显示面板检测标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现场授课,学生作品直供生产线质检环节。

在评价体系方面,学校引入“技能护照”制度,记录学生从入学到实习的120项能力指标,并与升学推荐挂钩。2023年数据显示,持有高级技能证书的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1%,比普通毕业生高22个百分点。

但也存在改进空间,如部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够紧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反映解剖学实验与养殖场实习存在两周空窗期,影响知识转化效率。

五、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

学校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智能光电技术专业与成都富士康共建“工业视觉检测”订单班,年输送技术人才200余名。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就业领域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海尔、比亚迪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园艺技术、农产品电商新希望六和、拼多多乡村振兴
数字服务云计算、直播电商阿里云、抖音电商数字经济

与成都市机械职高相比,乐至职高在农业类专业深度上更具优势,其建设的“川中柑橘种苗繁育中心”年培育优质果苗50万株,支撑当地3万亩种植基地。但在智能制造领域,前者与西门子合作的工业4.0实训室在设备先进性上领先约1.5代。

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开展产业需求调研,近三届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短视频运营等6个专业方向。2023年停招文秘专业,转而强化法律事务专业建设,以适应基层法治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方面,与资阳牙谷产业园共建“口腔器材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参与真实订单生产,产品合格率从初期的68%提升至92%,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30余万元。

六、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7%,“双师型”教师168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42人。2023年师生比达1:19,优于全省中职校1:23的平均水平。

教师类型人数企业经历平均时长科研成果
校内骨干教师89人4.2年省级课题5项
企业技术导师42人12年工艺改良专利9项
青年教师65人1.8年教学案例奖8项

对比分析显示,乐至职高在企业导师实践经验方面显著优于同类院校。例如其数控专业企业导师平均从业年限达15年,而内江某职校同类数据仅为8年。这种差距直接转化为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优势,近五年省级以上奖项数量增长240%。

教师发展推行“三阶培养计划”:新教师参加“校企双导师”岗前培训,中期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骨干教师领衔教学创新团队。2023年选派28名教师赴德国参加智能制造研修,开发《工业物联网组网技术》等3门国际化课程。

但科研转化效率有待提升,虽然年均申报专利15项,但实际应用于教学的仅占30%,部分成果停留在论文阶段。建议建立“专利池+孵化器”机制,加速技术向实训资源的转化。

七、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联办“3+2”分段培养项目,2023年升学率达67.8%,较五年前提升28个百分点。

升学方向合作院校录取比例就业起薪
高职单招绵阳职院、泸州城建58%4500元/月
应用型本科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9%5200元/月
海外留学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理工1.2%8000元/月

就业质量方面,学校与89家企业建立“人才直通车”机制,2023届毕业生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63%,较全省均值高19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学生入职京东方的平均薪资较社会招聘低层员工高12%。

但升学群体存在专业集中现象,80%选择留在原专业领域深造,导致部分冷门专业(如畜牧兽医)升学竞争激烈。建议加强跨专业升学指导,拓宽发展空间。

创业扶持成效显著,近三年孵化项目57个,其中“智慧农业植保无人机服务”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年营收突破3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八、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资	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高中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累计培养种植大户860人,助推县域柑橘产量三年增长45%。2023年承接东西部协作项目,为凉山州培训电商人才230名。

服务项目年培训量受益群体经济效益
企业新型学徒制1500人在岗职工人均增效3.2万元/年
退役军人培训320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