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罗江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罗江农职院)

罗江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以现代农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坐落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依托川北农业产业带资源,形成“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特色。学院聚焦粮食安全、智慧农业、生态种植等领域,构建了涵盖农学、园艺、畜牧、电商等专业群,累计为西南地区输送超万名农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通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教学-研发-推广”三位一体模式,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智能灌溉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专利成果。据2023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94.7%,其中80%以上服务于县域以下农业机构,成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罗	江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罗江农业学校,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现有在校生规模8600人,开设32个涉农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办学定位明确为“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服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及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成果
2005-2015年专科层次办学起步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
2016-2020年纳入“双高计划”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2021-2023年启动“数字农业学院”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农业+X”复合型专业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全链条。例如,传统种植专业延伸出“智慧园艺”“农产品电商”方向,畜牧专业增设“宠物医疗”模块。核心课程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对口就业率
种植技术类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新希望六和、隆平高科89.3%
农业工程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设施农业中联重科、极飞科技82.1%
服务管理类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京东数科、携程文旅76.5%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4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省级教学团队,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42项,获授权专利78项。建有“川北水稻育种中心”“智慧农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与省农科院联合开展油菜抗病品种培育项目。

指标类型2018年2023年增长率
教师博士学历比例8%15%87.5%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120380216.7%
技术成果转化数(项)621250%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网络

学院投入2.3亿元建设“一园三区”实训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智慧农业实训区(物联网大棚)、畜牧养殖实训区(标准化牧场)、农产品加工实训区(SC认证车间)。与京东、大北农等企业共建“厂中校”12个,学生半年实习期间平均参与真实生产项目15个。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创业率达11.2%,主要集中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领域。学院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天府科技兴村在线”服务站点建设,累计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1.2万例。在凉山州、甘孜州建立扶贫工作站,推广“鱼菜共生”等技术模式。

六、数字化与国际化建设

2022年启动“数字孪生校园”计划,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80%专业课程。与荷兰范登堡农业学院、泰国清迈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年均接待国际学员120人。牵头制定《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在老挝、缅甸开展“稻麦轮作技术”海外培训。

七、挑战与改进方向

  • 专业结构需进一步匹配现代农业产业链升级需求
  • 县域农业企业提供高质量实习岗位能力有限
  • 教师企业实践周期需从现行半年延长至全年
  • 农业装备智能化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待提升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到2025年,计划建成“数字农业产业学院”,重点突破农业机器人、分子育种等前沿领域。深化与华为、阿里云合作,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学历证书+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全覆盖,目标实现毕业生县域就业率提升至60%,打造西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

罗江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二十年探索,形成了教育链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耦合的办学模式。其“扎根县域、双向赋能”的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未来需在智慧农业技术革新、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31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4.6024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