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深圳护理学校(深圳护士培训学府)

深圳护理学校(深圳护士培训学府)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以培养专业护理人才为核心目标的职业教育机构,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设立的医疗专科培训班。作为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公办院校,该校始终聚焦临床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细分领域,构建了“中职-高职-继续教育”贯通式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拥有福田、龙岗两大校区,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配备模拟ICU、智能化护理实训中心等先进设施,并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3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珠三角地区就业率达85%,形成了“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特色办学模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深圳护理学校前身为1985年原宝安县卫生局创办的“深圳市卫生职业培训班”,2002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挂牌“深圳护士培训学府”拓展高职教育。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深圳、服务大湾区”的定位,开设护理、助产、康复技术三大核心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骨干专业”。截至2023年,累计培养输送护理人才超2.3万名,约占深圳市注册护士总量的15%。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1985-2001医疗专科培训阶段,年培训量不足500人教职工32人,暂借医院场地授课
2002-2015升格中专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在校生突破3000人,建成基础护理实训楼
2016-至今开展高职教育,增设康复技术专业高职生占比达65%,实训设备价值超1.2亿元

二、教学体系与课程架构

学校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时比例达1:1.2。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12门专业必修课,同时开设《粤语医疗沟通》《跨境医疗法规》等区域特色课程。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新增“智慧养老护理”方向,引入AI辅具操作、健康大数据管理等前沿内容。

课程类别典型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必修课母婴护理技术、急救护理实务、药理学医院实地操作考核(占60%)
区域特色课港澳医疗体系概论、岭南中医护理跨境医疗机构实习报告(占40%)
新兴方向课智能护理设备应用、慢性病管理虚拟仿真平台操作+案例答辩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2%,硕士以上学历达75%。值得关注的是,临床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达124人,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香港疗养院协会认证讲师等业界专家。近三年,教师团队主持省级教研课题9项,开发《老年跌倒风险评估虚拟训练系统》等5项专利教学资源。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校内专职教师186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实务》
医院兼职教师124人开发《术后并发症情景模拟库》
企业技术导师35人联合设计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共建的“深港护理实训基地”尤为突出,该基地配备全息投影手术示教系统、多参数监护模拟人等设备,可开展从基础注射到ECMO护理的全场景训练。数据显示,2022届学生在该基地完成人均480小时实操训练,较传统模式提升30%。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实施“三级递进”就业保障机制: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教育,二年级进入合作医院跟岗见习,三年级进行顶岗实习。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进入三级医院的占比达67.3%,平均起薪8500元/月。特别在跨境医疗领域,约12%毕业生通过香港护士管理局认证,进入港资医疗机构工作。

就业方向2023届占比典型单位
公立医院67.3%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22.1%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集团
跨境医疗岗位8.6%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迈瑞医疗国际部

在升学通道方面,学校与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3+2”专升本衔接机制。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34%,较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特别设立“粤语医疗沟通”证书考试,帮助非粤籍学生适应本地医疗环境。

五、区域贡献与社会影响

作为大湾区护理人才培养重镇,学校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规划》实施。2020年牵头成立“深莞惠护理教育联盟”,实现三地学分互认与师资共享。疫情期间,组织师生参与社区核酸采样培训,累计培训志愿者超4000人次。其开发的《传染病防控虚拟实训系统》被纳入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在国际化方面,学校与菲律宾圣卢克医学院、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每年选派20名优秀生赴海外临床实习。2022年数据显示,涉外护理方向毕业生外语能力达标率(雅思6.0/托福79)达98%,显著高于全国职业院校平均水平。

面对人工智能对护理行业的深刻变革,深圳护理学校正加速推进“护理+智能”专业群建设。2023年新增“医疗机器人应用”微专业,与华为医疗事业部合作开发《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等课程,着力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护理人才。这种主动对接产业升级的姿态,使其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671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