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内蒙古师范幼师专业(内蒙古师范大学幼师专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幼师专业(现为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持“扎根北疆、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该专业依托学校教育学学科优势,构建了“理论+实践+艺术”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与创新素养。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本硕贯通的培养层次,累计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输送万余名优秀幼儿教师,成为自治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专业通过“校地协同”“蒙汉双语教学”等特色模式,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幼教资源短缺问题,其毕业生在自治区幼教岗位留任率长期保持在85%以上,彰显了服务地方教育的显著成效。

专业发展历程与定位

该专业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设立的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幼师班,2000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学前教育学硕士点。当前定位为“立足内蒙古,辐射北方民族地区”,重点培养具备蒙汉双语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幼教人才。

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 关键里程碑
初创期 1952-1999年 中专层次幼师培养,年均毕业200人
转型期 2000-2010年 本科专业建设,增设艺术教育方向
提升期 2011年至今 硕士点设立,启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现行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大模块,总学分160分。其中蒙台梭利教育、幼儿蒙古语口语等特色课程占比达25%。实践环节实行“4学期渐进式实习”,从观摩到顶岗累计实践时长超600小时。

课程类别 学分占比 核心课程示例
通识教育 30% 民族理论与政策、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 40% 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专业技能 30% 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

师资结构与科研成果

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蒙古族教师占比45%,博士学历教师从2015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8%。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草原文化与幼儿教育》等专著,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指标项 2018年 2023年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35% 52%
双师型教师比例 28% 47%
年均科研经费(万元) 85 210

就业质量与区域贡献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7%,其中82%进入公立幼儿园。近三年向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偏远地区定向输送毕业生327人。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蒙汉双语能力”指标认可度达94.6%。

就业去向 2021届 2022届 2023届
城市公办园 68% 71% 73%
乡镇中心园 15% 13% 11%
民办教育机构 12% 10% 8%

该专业通过“校地园协同育人”机制,与全区56所示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形成“理论学习-模拟实训-岗位实战”的闭环培养模式。针对牧区幼儿园特殊需求,开发《草原生态教育资源利用》等特色课程,使人才培养与区域教育需求高度契合。未来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男性幼儿教师培养专项计划,为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幼教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提供持续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310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3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