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成都职业幼师公办学校(成都公办幼儿师范学校)

成都职业幼师公办学校(成都公办幼儿师范学校)是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公立师范类中职院校。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幼儿教师培养基地,该校依托65年师范教育积淀,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融合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规模超4000人,年均输送合格幼教人才800余名,毕业生覆盖成都市85%以上公办幼儿园,并辐射四川其他地市及云贵藏区。其“校-园-企”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被教育部纳入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舞蹈教育、幼儿健康管理等特色课程已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政策支撑
初创期(1958-1985)成都市第三师范学校幼师部成立,开设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中等师范学校规程》规范师范生培养标准
转型期(1999-2012)升格为专科层次幼儿师范学校,增设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跨越期(2013-至今)获批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立"3+2"中高职衔接通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化产教融合

专业体系与课程架构

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资格证书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资格证
早期教育婴幼儿发展评估、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活动设计早教指导师、感统训练师
艺术教育幼儿舞蹈创编、儿童戏剧表演、幼儿园美工设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幼儿方向)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类别数量/比例特色项目
正高级职称教师28人(15%)领衔开发省级精品课程《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
双师型教师112人(60%)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证书
特聘专家9人(含省特级教师3人)组建"园长导师工作室"开展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四阶递进"能力培养链条:一年级通过教育情境模拟室完成基础技能训练,二年级在附属幼儿园开展岗位认知实习,三年级参与校企合作园所顶岗实训,四年级进入三甲医院托育中心进行专项提升。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路径使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3个月内,显著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就业网络与升学通道

就业去向合作单位近三年数据
公办幼儿园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成华区教育局等录用比例68%(2021-2023)
民办教育机构金苹果教育集团、宋庆龄幼儿园等签约率23%(含实习转正)
继续深造成都师范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录取率15%(单招+统考)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近年创新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与成都市15所优质园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通过"2+1"分段培养模式(两年校内学习+一年园所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023届订单班毕业生首次就业薪酬达到4800元/月,较普通班级高出18%。

硬件设施与智慧校园建设

设施类型数量/面积技术特征
实训教室42间(含虚拟仿真实训室6间)配备幼儿行为分析系统、智能教具管理系统
数字资源库专业课程资源1.2TB,覆盖8大类岗位技能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教室78间(交互式触控屏覆盖率100%)集成AI课堂分析系统、远程教研功能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牵头组建"成都幼教行业产学研联盟",联合32家成员单位开发《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等4项行业标准。其中与中国移动合作的"5G+智慧幼教"项目,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远程互动教学,使偏远地区园所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已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试点。

区域影响力与社会效益

评价维度省内排名全国参照
毕业生满意度92.7%(四川省教育厅测评)高于全国中职校均值15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认可度89.4%(第三方机构调研)持平东部发达地区同类院校水平
科研转化率年度横向课题经费380万元达国家示范中职校标准1.5倍

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该校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育人生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实施"藏区幼教定向计划",累计培养输送康巴汉话双语教师237名,其开发的《高原地区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巩固了学校在西南地区的领先地位,更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81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