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籍(川幼师教材)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书籍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教育导向。学校以"服务婴幼儿教育"为核心,构建了涵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践案例的立体化书籍资源网络。在教材选用上,注重融合国家规划教材与校本特色教材,同时通过自编教材强化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图书馆藏书总量超40万册,其中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占比达65%,形成"专业纵深+素养拓展"的双轨资源结构。近年来,学校教师团队出版专著28部,开发校本教材47种,建立数字化资源库覆盖90%专业课程,实现传统纸质书籍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籍

一、课程体系与教材配置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对应教材配置呈现差异化特征:

课程类型教材构成特色说明
公共基础课教育部统编教材占比85%配套思政元素补充读本
专业核心课国家级规划教材60%+校本教材40%融入0-3岁早教新标准
实践技能课自编实训手册100%含幼儿园真实案例库

专业课程采用"主教材+辅助读物"模式,如《学前心理学》配合《幼儿行为观察实录》,形成理论与实践的闭环学习系统。

二、图书馆资源建设

图书馆实施"专业优先、特色收藏"策略,资源结构如下:

资源类型数量更新频率
纸质图书42.8万册年增8000册
电子期刊126种实时更新
特藏资料川渝地区幼教文献专架持续征集中
  • 设立"早期阅读教育"专题书架,收录国内外绘本研究著作2000余册
  • 开发"川北幼教文库"数字专辑,收录1980年代以来地方幼教政策文件
  • 与省内外15所幼儿园建立图书漂流机制,年流通特色教具图书3000册

三、师资著作与学术成果

教师团队近五年出版著作情况:

著作类型数量代表作
学术专著18部《蜀地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
规划教材29种《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
教改案例集15册《民族地区园长培训实录》

教师论文发表载体呈现多元化特征,核心期刊占比35%,教学案例汇编占比40%,形成"理论研究-实践转化"的完整链条。

四、学生用书与创作成果

学生书籍使用实行"基础+拓展"制度:

学习阶段必读书目选读书目
大一年级《幼儿卫生学》《教育心理学》《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大二年级《幼儿园课程设计》《非遗技艺与幼教创新》
实习阶段《保教实践指南》《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案例》

学生创作成果显著,近三年出版手工作品集4套,原创绘本23册,其中《羌寨童谣绘》获省级文创金奖。

五、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校构建"三端协同"数字资源体系:

资源类型数据量应用场景
电子图书12万册移动终端阅读
微课视频2300分钟混合式教学
虚拟仿真42个模块保教技能训练

特色资源包括:川话童谣语音库、民族服饰制作三维模型库、幼儿行为观察AI分析系统,实现传统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再生。

六、校本教材开发机制

建立"四维联动"开发机制:

  • 行业对接:联合省幼教协会制定教材大纲
  • 园所参与:12所示范园提供实践案例
  • 跨校协作:与川内5所高校共建资源共享平台
  • 动态更新:每学期收集使用反馈进行修订

典型校本教材《川北民间游戏教程》已推广至8所职业院校,形成区域辐射效应。

七、特色书籍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三大特色工程:

项目名称建设内容阶段性成果
蜀韵幼教文库整理巴蜀地区传统育儿智慧已完成32种古籍校注
抗震救灾专题收录汶川地震幼教重建案例建立影像口述档案150份
民族双语教材开发彝汉/藏汉对照读本出版《民族娃娃学双语》系列

其中《羌族刺绣启蒙》教材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非遗进校园示范教材。

八、书籍管理与服务体系

构建"三维一体"管理体系:

  • 智能借阅:RFID图书定位系统覆盖率达98%
  • 学科服务:设立学前教育学科馆员岗位
  • 共享网络:加入全国幼专图书联盟,实现跨省通借

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书籍流转机制,年均向对口支援幼儿园配送新书3000册,形成资源辐射网络。

经过多年建设,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专业筑基、特色强魂、数字赋能"的书籍体系,有效支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未来需在民族地区教材开发、国际幼教资源引进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书籍资源的创新性与辐射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21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1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