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太原幼师中专学校老校区(太原幼师中专学校老校区)

太原幼师中专学校老校区(以下简称“老校区”)作为山西省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历史载体,承载着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印记。始建于1956年的老校区,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龙口街74号,占地面积约3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体系。校区内保留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教学楼、琴房楼及艺术展厅,红砖灰瓦的苏式建筑群与现代化教育设施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太原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老校区不仅见证了山西省幼儿师范教育的起步与壮大,更通过“前店后校”模式培养了万余名幼教人才,其历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变迁的典型样本。

历史沿革与建筑特征

老校区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56-1978年为初创期,依托太原女师附设幼儿师范班发展为独立师范学校;1979-2005年进入扩建期,新增艺术楼、实训中心等教学空间;2006年至今转型为综合教育园区,保留部分历史建筑并更新教学设备。现存12栋建筑中,3栋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其清水砖墙、拱形门窗等设计元素完整保留。校区布局采用轴线对称式,主教学楼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分布琴房、舞蹈教室等功能区,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格局。

建筑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面积保护等级
主教学楼1958年4500㎡市级文保
艺术实训楼1982年2800㎡普通建筑
学生宿舍楼2001年3200㎡改扩建

教育资源对比分析

老校区与2018年启用的新校区形成资源互补格局。从师资配置看,老校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显著高于新校区的28%;但在数字化教学设备方面,新校区配备智能交互大屏120台,而老校区仅保留基础多媒体设备35套。课程设置上,老校区侧重传统艺术教育,保留声乐、钢琴、手工等核心课程,新校区则增设早教信息化、幼儿园管理等现代课程模块。

td>
对比维度老校区新校区差异说明
在校生规模1200人2800人新校区扩容1.5倍
实训室数量8间(含2间文物建筑)22间(全智能化)功能升级但保留历史空间
年度实践课程48门65门新增STEAM教育等课程

文化传承与功能转型

老校区现承担双重职能:既是全日制中专教学基地,也是幼教文化展示中心。校区内设有“山西幼教发展史”常设展,陈列1950年代以来的教材、教具等文物300余件。每年接待教育研学团队超200批次,其“校史讲解+课程体验”模式已成为文旅融合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老校区保留的民国建筑群经结构加固后,仍承担着舞蹈教室、美术工作室等教学功能,实现历史空间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

发展瓶颈与改造计划

当前老校区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基础设施老化,给排水系统超期服役率达65%;二是消防隐患突出,历史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现行标准;三是功能分区混杂,教学区与文物保护区存在空间冲突。针对这些问题,2023年启动的“历史校区再生计划”提出:投资2800万元实施建筑本体加固、管线入地工程,新建地下消防水池;将30%教学空间转型为幼教文化体验区,同步建设数字校史馆。预计2025年改造完成后,老校区将形成“教学-展示-研学”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综合体。

从保存城市教育记忆到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太原幼师中专学校老校区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职业教育从单一技能培养向文化传承与创新育人转型的深层变革。其“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与“功能叠加”的运营模式,为同类历史校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改造工程的推进,这座承载着几代人教育记忆的校园,正在书写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329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