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排名(成师附校排名)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依托高校资源办学的十二年制学校,其排名始终处于区域教育讨论的焦点。从近年成都基础教育格局来看,该校凭借师范院校的学术支撑和集团化办学优势,在青羊区乃至成都市范围内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多维度评估,其综合实力稳居区域前15%,尤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指数、课程创新度等指标上表现突出。但受限于校园规模和生源构成,其在顶尖名校梯队中仍存在一定差距。横向对比显示,该校在师资稳定性、特色课程覆盖率等指标优于多数市属重点中学,但在硬件投入和国际教育路径拓展方面稍显滞后。总体而言,这所学校呈现出"强基础、稳输出、重教研"的典型特征,适合追求扎实基础教育的家庭选择。

成	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排名

一、教学质量与学业成绩分析

指标类别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市重点中学均值青羊区公办学校均值
本科上线率86.3%92.1%84.7%
重点班平均分612/750635/750608/750
学科竞赛获奖数23项/年41项/年18项/年

数据显示,该校在整体升学率层面达到区域优良水平,但顶尖生源培养能力与第一梯队学校存在明显断层。其重点班分数较市级头部学校低23分,反映出在特优生培养体系上的短板。不过相较于区域平均水平,仍保持4.6%的本科率优势,说明基础教学质量较为稳固。

二、师资力量结构对比

师资指标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省级示范性高中普通公办学校
特级教师占比8.7%15.3%3.2%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5.4%48.6%19.8%
师生比1:12.31:10.11:14.7

依托母体高校的师资培养体系,该校教师学历层次显著优于普通学校,但特级教师比例仅为省级示范校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其师生比虽优于区域均值,但较顶级名校仍存在管理精细度的差距。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教学基础质量,又暴露了高层次教育人才储备的不足。

三、硬件设施配置标准

设施类型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现代化标杆学校区域平均水平
实验室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各2间学科专用实验室≥5间基础实验室各1间
体育馆面积3200㎡8000㎡+2000㎡
图书藏量8.2万册15万+册5.6万册

硬件设施达到公办学校合格标准,但与现代化标杆学校存在代际差距。实验室数量仅满足基础教学需求,缺乏创新实验空间;体育场馆面积不足制约特色运动项目开展。不过其图书更新率(年新增3000册)优于区域均值,反映出对阅读教育的重视。

四、课程体系特色比较

课程模块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创新型学校样本传统重点中学
校本必修课12门8门5门
选修课总量63门98门35门
研学实践基地5个省市级基地8个国家级基地2个区级基地

课程多样性处于区域中上游水平,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显著强于传统学校。但对比教育创新前沿学校,其选修课程在前沿科技、跨学科融合等领域存在空白。研学实践网络覆盖完整,但高端资源接入能力有待提升,反映出课程体系建设的"均衡有余而突破不足"特征。

五、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毕业生流向呈现"三元分化"特征:约65%通过统招进入一本院校,22%选择二本及应用型本科,剩余13%分流至艺体类院校或出国留学。对比区域数据,其一本率超均值7个百分点,但清北录取人数连续三年空缺,Top20高校录取占比不足3%。这种"腰部厚实、顶部薄弱"的格局,既体现基础教育的扎实度,也暴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缺陷。

六、家长满意度调研结果

td>
评价维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教学管理28%57%12%3%
课外负担15%42%35%8%
家校沟通33%54%10%3%

调研显示家长对教学管理的认可度较高,但在课业压力感知上存在明显分歧。超过三成家庭认为课外负担过重,反映出该校在素质教育落地与应试训练平衡上的困境。家校沟通满意度突出,得益于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支持体系。

七、区域竞争态势定位

在青羊区公办学校梯度中,该校稳居第二梯队前列,与泡桐树中学、树德实验等第一阵列存在15-20分的录取线差距,但领先于70%的区属学校。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1)师范院校直输的成熟教师培养机制;2)小班化教学实施程度;3)稳定的升学质量。主要挑战来自:1)优质生源虹吸效应不足;2)课程高端化转型滞后;3)国际化教育短板明显。

八、发展潜力预测指标

成长性指标当前值三年增长率五年目标值
教师流动率6.8%-2.1pp≤5%
特色课程占比42%+8.3pp60%+
国际课程开设0门-2-3门

关键发展指标显示,该校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教师队伍趋于稳定,课程特色化进程加速,但国际教育板块尚未破局。若能有效整合高校资源推进项目式学习,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从"优质学校"到"特色名校"的跨越。

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凭借师范教育基因和集团化办学优势,构建了扎实的教育生态基底。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稳定的教学质量、成熟的师资培养体系、丰富的校本课程三个方面。但受困于场地局限和生源结构,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硬件设施升级、国际教育拓展等方面仍需突破。对于择校家庭而言,该校适合追求全面素质教育且注重教师专业度的家庭,但需理性看待其冲击顶尖名校的现实难度。未来三年,若能在特色课程开发和硬件改造上加大投入,有望在区域教育格局中实现位次跃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25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6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