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广汉师范学校(广汉师范)

广汉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办学特色的中等师范院校,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相连。作为四川省内专注于培养小学及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该校以"师范性、艺术性、实践性"为核心特征,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贯通的办学体系。学校依托德阳区位优势,构建了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专业布局,近年来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在师资培养、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据最新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2%,彰显了其作为基层教育人才供给核心阵地的价值。

广	汉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广汉师范学校肇始于1950年川西文教厅举办的干部培训班,1956年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广汉师范学校。201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恢复师范招生资格,现为德阳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中师学校。学校坚持"培养优秀乡村教师,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形成"立足德阳、辐射四川、面向西部"的基层教育人才输送网络。

项目广汉师范内江师范绵阳师范
建校时间1956年1956年1958年
办学层次中等师范(含五年制大专)高等本科高等专科
年均培养规模800-1000人3000+人25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2+3"专业群架构,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两大主干专业,配套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三个特色专业。实施"基础能力+专业技能+艺术素养"三维课程模块,其中艺术类课程占比达35%,形成"琴棋书画"全技能培养体系。

专业类别广汉师范西昌民族幼专江油幼师
主干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
特色课程蜀绣工艺、三星堆文化传承彝族民间舞蹈、双语教学李白诗风吟诵、川剧身韵
实践占比40%35%38%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3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5%。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体系,要求专业教师每学年完成不少于40天基层学校实践。近三年累计选派4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

指标广汉师范行业均值优质中师标准
师生比1:121:151:10
硕士占比65%48%≥60%
双师比例52%35%≥50%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2+1"分段培养:第1年基础强化,第2-3年专业深化,第4年顶岗实习。建立"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机制,学生需完成不少于8项教育实践课题。与德阳市12所重点小学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课堂-岗位"无缝衔接。

五、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建成数字化钢琴教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23个专项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与德阳市区3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其中12所签约为"教师实践基地",年接收实习生超500人次。

六、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四维质量监控"机制:课堂教学评价覆盖率100%,毕业生跟踪调查周期延长至5年,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指标增至12项,质量年报制度已持续发布8年。建立"红黄牌"专业预警机制,近三年无专业被列入预警范围。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国培计划项目8-10个,培训基层教师2000余人次。承接德阳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组建专家团队指导46所乡镇幼儿园。开发《乡村教师教学指南》等特色培训资源包,被纳入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推荐课程。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中职学校招生政策调整、本科院校师范专业竞争加剧等挑战。学校正着力推进三大转型:从单一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服务转型,从传统师范教育向"数字+人文"复合型培养转型,从区域性学校向国际化合作办学转型。2023年启动"东盟教育交流项目",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建立师资培训合作机制。

经过六十余年发展积淀,广汉师范学校在基层教师培养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其"艺术见长、实践为重"的培养特色有效契合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需求,但同时也需在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学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平衡传统师范教育基因与现代教育技术革新,将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59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7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