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内江师范附属学校(内江师范附校)

内江师范附属学校是川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性学校,依托内江师范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学术型+实践型"双轨并行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基础文理、艺术素养、科技创新的三维课程体系,近五年累计培养省级学科竞赛获奖者127人次,重点高中升学率稳定在82%以上。其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达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年均增长率超15%,形成"专家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性生态。硬件设施方面,智慧教室覆盖率已达92%,实验室设备更新频率缩短至2.3年/次,处于省内同类学校前列。

内	江师范附属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内江师范附属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内江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04年完成九年一贯制改制。现有教学班84个,在校生规模3860人,实行"小学部+初中部"分段管理模式。校园占地面积由建校初期的3.2公顷扩展至现行9.8公顷,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8.2平方米,远超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

指标当前数据2015年数据
校园面积98,000㎡65,000㎡
建筑面积47,000㎡32,000㎡
教学班数量84个62个
在校生规模3,860人2,780人

二、师资力量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型"人才战略,通过高校直聘与在职培养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比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1%。教师队伍呈现"两端稳定、中间优化"的特征:教龄5年内新教师占比23%,10-15年骨干教师占比46%,资深教师占比31%。

职称类别人数占比
正高级教师124.8%
高级教师5823.6%
一级教师12751.6%
二级教师5120.7%

三、课程体系创新实践

学校构建"基础+拓展+研究"三级课程架构,每周设置8课时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包括"沱江文化研学课程""STEAM跨学科项目"和"心理健康成长课程"。其中研学课程覆盖7-9年级,年均开展河道考察、非遗探访等实践活动48次,参与学生达1200人次/年。

课程类型周课时开设年级
基础课程321-9年级
拓展课程83-9年级
研究课程47-9年级

四、教学质量与升学表现

近三年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保持在82%-85%区间,2023年全市前50名考生中占比14%。学科竞赛方面,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学生总数达127人,其中数学联赛获奖人数连续三年位列川南地区前三。英语学科实施"分层阅读计划",学生人均课外阅读量达42万字/年。

五、硬件设施配置标准

学校按照"智慧校园2.0"标准进行设备升级,2023年数据显示:多媒体教室覆盖率92%,数字化实验室6间,创客空间面积达450㎡。图书馆藏书量12.8万册,生均32.6册,电子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18%。体育设施包含标准田径场、游泳馆及8个专项运动区。

设施类型数量更新周期
智慧教室78间3年/次
实验室14间2.5年/次
专用功能室23间4年/次

六、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建立"成长导师+学科教练+心理顾问"三位一体辅导机制,设置学业、艺体、科创等8类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4人,年均开展团体辅导68场次。家校共育平台实现家长参与率91%,每学期举办教育沙龙12-15场。

七、区域教育影响力评估

作为内江市基础教育改革试点校,其"走班制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经验已在川南地区推广。近五年接待省内外教育考察团47批次,承办市级教研活动23次。与成都七中、绵阳南山中学等建立校际联盟,年均教师交流研修达56人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优质生源外流(年均流失率约7%)、教师职业倦怠指数上升(2023年调研达38分/百分制)等挑战。未来将重点推进"强基计划"实验班建设,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教师发展研究院,提升教育科研转化能力。

经过系统分析可见,内江师范附属学校凭借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和持续的创新实践,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硬件升级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学校需在智慧教学系统开发、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89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3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