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学院(西昌民族幼师学院)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民族+师范+幼儿”为特色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辐射西南民族地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学院依托民族地区文化优势,构建了“双语教育+艺术素养+职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截至2023年,学院开设12个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核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为凉山州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学院

学院地处西昌市高枧乡团结村,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省内领先的幼儿教育实训中心、民族艺术传承基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现有教职工32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并聘请多位非遗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作为民族地区幼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通过“校地协同”“产教融合”模式,与凉山州17个县市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链条,在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定位

学院位于川滇结合部的西昌市,地处攀西经济区核心地带,距离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仅15公里。该区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学前教育需求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文化适应特点。

对比维度西昌幼师川北幼专毕节幼师
所属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川北平原黔西北山区
少数民族学生占比78%12%65%
对口支援县市17个(全凉山州)9个(川东北地区)10个(毕节市)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支撑专业的“幼教+”专业集群。特别开设彝汉双语教育方向,课程体系中融入30%的民族艺术传承内容。

专业类别西昌幼师内江幼师楚雄师专
核心专业学前教育(含双语方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彝汉双语)
特色课程彝族漆器工艺/达体舞/彝语口语川剧脸谱/剪纸艺术彝族梅葛调/火草织布
实践课程占比45%35%40%

三、师资力量结构

学院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具备高校教学资格和幼儿园实践经历。民族艺术类课程全部由非遗传承人或民间艺人授课。

师资类型西昌幼师贵阳幼专丽江师专
正高级职称占比28%18%22%
硕士及以上学位65%52%58%
行业兼职教师32人15人28人

四、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除毕业证书外,需取得保育员、幼儿照护等职业资格证书。与西昌市24所幼儿园共建“教学研”共同体,实施“学期轮换顶岗”实践机制。

  • 采用“民族语言+国家通用语言”双语教学模式
  • 开发《彝族民间游戏》《高原儿童护理》等特色校本教材
  • 建立“红石榴”研学项目,年均组织500名学生赴发达地区幼儿园交流

五、就业质量分析

学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民族地区基层幼儿园,近三年留凉山州就业比例达8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双语教学能力”满意度达91%。

就业指标2023届全省幼专均值
总体就业率96.7%92.4%
专业对口率89%81%
基层就业比例76%63%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建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近五年承担省级以上民族教育课题47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覆盖129个乡镇,培训在职幼师超万人次。

  • 研发《彝汉双语教学资源包》获国家版权局登记
  • 主持编制《凉山州幼儿园办园标准》地方规范
  • 年均举办民族地区幼教论坛,吸引云贵川200余所幼儿园参与

七、办学条件保障

学院配备儿童行为观察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特色教学空间,图书馆藏有彝文古籍3000余册。建成覆盖全州的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硬件设施西昌幼师凯里幼专六盘水幼专
生均教学设备值1.2万元0.85万元0.9万元
实训基地数量27个19个21个
数字资源量4.2TB2.8TB3.5TB

八、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凉山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学院迎来政策红利期。但面临民族地区生源质量波动、双语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未来需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幼教集团的合作,探索“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新模式。

作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镇,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学院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师资短缺问题。其“双语+技能”的培养模式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更创新了欠发达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路径。随着教育现代化推进,学院在民族教育数字化转型、乡村幼教振兴等方面仍大有可为,将持续为民族地区教育公平注入新动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54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