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资阳师范学校2014(资阳师范校14)

四川资阳师范学校2014年处于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作为西南地区中等师范教育的代表性机构,其发展既承载着传统师范教育的使命,又面临职业教育转型的挑战。当年,该校以“培养基础文理学科优质师资”为核心目标,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试图在师范教育萎缩的浪潮中开辟特色化生存路径。数据显示,其毕业生就业率达92%,但对口教师岗位比例不足60%,折射出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需求的变化与学校定位的偏差。与此同时,学校尝试拓展非师范专业(如会计、计算机应用),但招生规模仅占总数的15%,转型压力显著。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资阳师范的师资硕士化率(38%)低于绵阳师范(52%),但师生比(1:14)优于广元师范(1:18),反映出资源分配的结构性矛盾。

四	川资阳师范学校2014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资阳师范学校前身为1913年创立的“资州女子师范学堂”,1950年改制为公办中等师范学校,2014年正值其建校百年之际。该校长期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3200人,其中五年制专科占比70%。

指标资阳师范绵阳师范西昌学院
建校时间1913年1956年1958年
办学层次五年制专科为主三年制中专+成人教育本科综合院校
核心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学(师范类)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

2014年该校专任教师18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45%,但双师型教师仅占12%。同年引入“微格教学+顶岗实习”模式,学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奖率提升至28%。

类别资阳师范内江师范广元师范
教师总数186人245人160人
硕士以上学历38%52%29%
师生比1:141:161:18

三、生源结构与就业去向

当年招生1200人中,资阳本地生源占65%,川内其他地区28%,省外7%。就业数据显示,教育系统吸纳58%毕业生,但37%流向民营企业,暴露专业适配性矛盾。

维度资阳师范行业平均
初次就业率92%85%
对口就业率58%72%
升学比例8%15%

四、课程体系改革

2014年实施“2+1”培养模式(2年基础课+1年实践),增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班级管理实务》等职教师资本课程,但传统教育学课程仍占40%课时。

  • 核心课程:教育心理学、现代汉语、数学分析
  • 新增课程:教育技术应用、小学生心理辅导
  • 实践课程:教学见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5学期)

五、硬件设施建设

当年投入120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建成40个多媒体教室、2个录播教室,但生均教学设备值(3800元)低于全省中职均值(4500元)。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年均更新率仅8%。

六、财政投入与学费标准

年度预算经费38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占72%,学费标准为文科3500元/年、理科3800元/年,贫困生资助覆盖率达40%。但实训设备购置费仅占支出的12%,制约实践教学发展。

七、社会服务能力

全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300人次,但横向科研课题仅立项5项,技术服务到校经费不足50万元。与资阳市教育局共建的“小学名师工作室”孵化骨干教师42名,形成区域影响力。

八、挑战与转型方向

面对小学适龄人口减少30%的困境,学校提出“三步走”战略:保留师范教育品牌、拓展学前教育专业、试办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但2014年非师范专业招生仅完成计划的68%,转型成效尚待观察。

四川资阳师范学校2014年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传统师范院校转型特征:在坚守师范教育底线的同时,努力拓展职业教育功能,但受限于资源禀赋和政策环境,其改革步伐仍显谨慎。数据对比显示,该校在师资结构和实践教学方面具备区域优势,但专业同质化、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亟待破解。未来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特色课程建设,方能在基础教育变革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76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