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高铁乘务

阜阳铁路学校校长王永红("阜阳铁路学校校长王永红"可以改写为“王永红:阜阳铁校领航”。)

王永红:阜阳铁校领航者的综合评述

王永红作为阜阳铁路学校(以下简称“阜阳铁校”)校长,其职业生涯与该校发展深度绑定。自任职以来,他主导推动“产教融合”改革,将铁路系统需求与职业教育精准对接,形成“订单式培养”特色模式。通过构建“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在长三角地区铁路运维领域建立品牌影响力。其管理风格注重数据驱动,引入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后,教学事故率下降67%,学生违纪率同比减少41%。在教育理念上,王永红提出“技能+素养”双核培养目标,推动开设高铁服务礼仪、智能检修等前沿课程,使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同步率达89%。其领导下的阜阳铁校已从区域职教机构转型为全国铁路系统人才储备基地,累计输送技术骨干超3000人,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30强”。

教育改革路径与实践成效

王永红上任后启动“三阶递进”改革计划,首阶段聚焦课程体系重构。通过引入铁路行业标准(TB/T)、联合开发《轨道车辆智能检修》等6门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匹配度从58%提升至85%。第二阶段推进教学空间改造,建成占地1200㎡的“沉浸式”实训中心,配备CRH3型动车组模拟驾驶舱等高端设备,学生实操训练时长增加3.2倍。第三阶段构建评价体系,将企业导师评分权重提升至40%,形成“学校考核+企业认证”双轨机制。

改革维度实施举措量化成效
课程建设开发12门岗课融通课程双证获取率提升至94%
实训条件投入23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度进入省内前三
师资结构引进28名企业技术骨干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6%

产教融合的深化实践

阜阳铁校与上海铁路局、合肥地铁等17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四共”机制: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评培养质量。王永红主导创建“厂中校”模式,在南京浦镇车辆厂设立教学点,实现“课堂-工位”无缝衔接。通过开发“铁路信号维护虚拟仿真系统”,解决高危场景教学难题,该成果获2022年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合作项目企业投入(万元)产出效益
订单班培养860(年均)定向就业率100%
大师工作室150(设备赞助)技术攻关成果9项
教材联合开发52(企业专家津贴)出版行业标准教材3部

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

王永红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将校园划分为56个责任网格,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安全巡查效率提升40%。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三全育人”数字档案系统,覆盖学生成长全过程数据。针对铁路行业特殊要求,首创“职业素养五维测评法”(安全意识、规范执行、团队协作、应急处理、服务精神),该体系已被国铁集团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参考模板。

管理领域创新措施改善指标
安全管理AI行为识别系统安全隐患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教学质量课堂质量实时监测优质课比例提升至68%
后勤保障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年度能耗成本下降27%

社会影响与行业认可

在王永红带领下,阜阳铁校成为华东地区铁路职业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标准》。其倡导的“技能扶贫+定向输出”模式,帮助大别山区327名贫困学子实现高质量就业,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库。个人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撰写工作。

  • 行业贡献:主持开发3项铁路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 社会价值:近五年输送技术人才2465人,覆盖14个铁路局
  • 学术影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挑战与未来展望

面对铁路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王永红正推动“专业群+数字化”升级工程,拟投入1800万元建设智能运维实训平台。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化需求,学校已启动“中老铁路订单班”筹备工作,计划三年内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跨国铁路人才200名。在内部治理方面,其提出的“教职工职业发展积分制”引发行业关注,该制度将教学成果、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维度量化,构建多通道晋升体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572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59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