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商学院的校训及其历史评述
兰州工商学院作为甘肃省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体现,更是师生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练。校训作为学校历史的缩影,承载着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社会责任。兰州工商学院的校训是“博修商道”,这一简短而深刻的表述,既体现了学校以商科为主的学科特色,又强调了“博学”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
从历史渊源来看,“博修商道”的提出与学校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兰州工商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的教育机构,经过多次合并与升级,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应用型办学方向。校训的制定既参考了传统商科教育的精髓,又结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反映了学校培养“懂理论、重实践、能创新”的商业人才的决心。这一校训不仅是学校文化的象征,更成为激励学子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
以下将从校训的内涵、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实践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
一、校训“博修商道”的具体内涵
“博修商道”虽仅四字,但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导向。 1. “博”的深意 - 广博的知识储备:强调学生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尤其在商科领域需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 - 博大的胸怀与格局:倡导学生以开放心态面对全球化竞争,培养国际化商业思维。 2. “修”的实践要求 - 修身立德: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将诚信、责任等职业道德融入教育全过程。 - 修业精进: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商道”的核心指向 - 商业规律与伦理:既教授现代商业运作的理论与方法,也强调“以义取利”的传统商业伦理。 - 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探索商业新模式,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校训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学术追求、人格塑造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体现了学校“知行合一”的教育宗旨。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校训的形成与兰州工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其历史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奠基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 学校前身为财经类中专或高职院校,以培养基层商业人才为目标,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校训文化。 - 初步提出“诚信、务实”等朴素理念,为后续校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 校训的正式确立(升本与转型时期) - 随着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兰州工商学院”,办学定位转向应用型本科教育。 - 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校方于2010年前后正式确立“博修商道”为校训,凸显商科特色与育人高度。 3. 校训的深化与拓展(近年发展) - 在“新商科”建设背景下,校训的内涵被赋予数字化、国际化等新元素。 - 通过课程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将校训精神渗透至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从校训的演变可见,兰州工商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不断调整自身定位,而校训正是这一过程的集中反映。
---三、校训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传承
“博修商道”不仅是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基因,对学校师生具有多重意义。 1. 对师生的精神引领 - 教师层面:倡导“博学笃行”的教风,鼓励教师兼顾理论研究与产教融合。 - 学生层面:通过校训塑造“商以载道”的价值观,避免功利主义倾向。 2. 对校园文化的塑造 - 校训成为校徽、宣传标语、开学典礼等场合的核心元素,增强集体认同感。 - 衍生出“商道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特色文化生态。 3. 对社会的价值输出 - 毕业生以“博修商道”为职业信条,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与行业骨干。 - 学校通过校训传递“商业向善”的理念,助力区域商业环境优化。 ---四、校训的实践影响与典型案例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落地效果,兰州工商学院通过多维度实践将其转化为育人成果。 1. 课程体系设计 - 开设《商业伦理》《跨文化管理》等课程,强化校训中的“道”与“博”。 - 推行“双导师制”,由企业高管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 2. 学生成长案例 - 案例1:某毕业生依托校训精神创办社会责任企业,获评甘肃省创业标兵。 - 案例2:学生团队在全国商业模拟大赛中夺冠,体现“博修”与“商道”的结合。 3. 校企合作模式 - 与阿里巴巴、本地商会等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训指引下“真刀真枪”练技能。 ---五、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数字经济崛起的背景下,“博修商道”校训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1. 应对教育变革的适应性 - 新文科、新商科建设要求校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 - 需进一步探索校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培养“红色商人”。 2. 面向未来的拓展方向 - 国际化:将校训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培养跨国商业人才。 - 数字化: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载体,创新校训的实践表达形式。兰州工商学院的校训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未来的航标。在新时代征程中,它将继续引领学校坚守育人初心,为地方乃至全国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商业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