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河北旅游学院校训历史)

关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凝练为“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八个字。这八个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鲜明的行业特色以及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之中,是学院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育人理念的高度浓缩。从历史维度看,学院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历经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承德旅游职业学院等多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对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思考。承德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校训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立德树人”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继承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修身立德”的精髓,强调了道德品质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这与旅游服务业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和诚信素养的行业特性紧密契合。“知行合一”则源自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直接呼应了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本质要求。
因此,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既是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旅游行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精准回应。它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学子修身砺能、学以致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旅游事业贡献力量,其历史渊源和时代内涵值得深入探寻与阐释。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层解读与历史溯源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坐落于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是一所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旅游命名、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特色高职院校。其校训“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学院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这八个字的背后,交织着学院六十余载的办学历程、承德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


一、 校训文本的语义解析与价值内涵

要理解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刻意义,首先需要对其文本进行细致的语义解析,挖掘其蕴含的多层次价值内涵。


1.“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价值基石

“立德树人”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可见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视。“树人”则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与“树人”相结合,深刻揭示了道德培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

对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而言,“立德树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 契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企业声誉。将“立德”置于首位,强调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呼应旅游行业特殊要求:旅游业是典型的窗口行业,是展示国家形象、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服务意识、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服务精神、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成为“立德”在旅游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 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立德”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学院通过“立德树人”,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其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


2.“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论

“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由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系统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反对将认识(知)与实践(行)割裂开来,强调真知必能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这一哲学思想被引入教育领域,成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理念。

在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语境下,“知行合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路径和方法论:

  • 凸显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学习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
  • 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校训鼓励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勇于实践,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飞跃。
  • 培养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面对复杂情况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过程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断积淀、凝练和升华的结果。其历史渊源深厚,与学院的创建、转型和壮大息息相关。


1.初创时期的根基(1950年代-1990年代):务实精神的萌芽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创建的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学校的教育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强调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时期,虽然尚未有明确的校训表述,但注重实践、服务地方的“行”的基因已深深植入学校的血脉。此后,学校几经更名与隶属关系变化,先后为承德农林学校、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等。在长期的农业教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这为后来“知行合一”理念的融入奠定了历史基础。


2.转型发展的探索(2000年代初期):特色定位与理念初显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崛起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学校审时度势,于2002年与承德市旅游学校合并,随后在2006年更名为承德旅游职业学院,2010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定名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学校完成了从传统农科向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战略性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学院迫切需要确立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理念。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德)和实践能力(行)的极高要求,促使学院领导层和师生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职业教育规律和行业特点相结合。此时,“立德”与“知行”的理念开始被广泛讨论和强调,虽未正式确定为校训,但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3.正式确立与内涵深化(2010年至今):文化自觉与时代回应

正式定名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后,学院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为凝聚共识、彰显特色、引领未来,学院在总结几十年办学经验,特别是转型以来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征集、研讨和论证,最终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确立为官方校训。这一决策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校训汲取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这些具有千年生命力的思想瑰宝,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职业教育特色。
  • 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坚决贯彻:“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体现,将其置于校训之首,表明了学院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回应:作为河北省唯一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校训精准对标旅游服务业对人才“德才兼备、知行兼修”的要求,明确了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担当。

校训的确立,使学院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坐标更加清晰,成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 校训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的融合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深深烙上了承德独特地域文化和旅游行业文化的印记,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丰富了校训的文化底蕴。


1.承德地域文化的浸润

承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世界文化遗产。这片土地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清代皇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文化。

  • 避暑山庄文化的启示:避暑山庄不仅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卓越营造技艺(知行合一)的集中体现。其蕴含的包容、和谐、精益求精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院的文化气质。
  • 伦理道德文化的熏陶:承德历史上深受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重视伦理道德教化。这种地域文化氛围为校训强调“立德”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文化土壤。

学院地处承德,自觉地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并传播承德文化,这本身就是“立德”与“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


2.旅游行业文化的契合

校训与旅游行业文化高度契合,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 服务精神的本质要求: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优质服务源于内心的真诚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德),也依赖于娴熟的服务技能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行)。校训直接回应了这一行业核心要求。
  • 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定位:旅游从业人员是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德)和对文化的理解、讲解能力(知行合一)至关重要。校训引导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懂业务、会传播的专业人才。
  • 诚信经营的行业基石:诚信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校训将“立德”放在首位,有助于在学生心中筑牢诚信意识的防线,为行业健康发展培养守信用的生力军。


四、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育人成效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1.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 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立德”贯穿课堂教学主渠道。
  • 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文明礼仪教育、志愿服务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质。
  • 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争做“四有”好老师,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实现“育人先育己”。


2.深化产教融合,践行“知行合一”

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 校企协同育人:与众多知名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
  •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由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锻炼。
  • 技能大赛引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


3.育人成效显著,社会声誉良好

在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以“道德素养好、专业技能强、适应岗位快”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旅游业及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特色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是学院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特色定位和时代使命的结晶。它既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又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既是对过往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昭示。这八个字,如同血液般流淌在学院的肌体之中,塑造着学院的精神品格,引导着师生的行为规范,激励着一代代旅院人修身励能、笃行致远,在服务旅游强省、旅游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438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