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江苏经贸校史背景)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综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属重点高职院校,其发展历程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演进紧密相连。学校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正值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国家亟需大量商业与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学校以培养基层商业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为使命,逐步成长为区域经贸服务领域的重要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第三产业崛起,学校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了从中等专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与产业升级的挑战,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成为长三角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其校史不仅反映了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经济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塑造。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创立背景与社会环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加强对商业、贸易和合作经济的管理。当时,江苏省作为华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国有商业企业、供销合作社和粮食系统急需大量基层管理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中等专业教育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途径。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基本完成,中等专业学校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制。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商业厅和教育厅联合筹建一所商业类中专学校,旨在为地方商业经济提供人才支撑。195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成立,定名为“江苏省商业学校”,隶属省商业厅主管,初始开设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和商品经营等专业。建校初期,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政治思想教育,为江苏及周边地区输送了一批批商业战线骨干力量。20世纪50至70年代:早期发展与调整建校后的第一个十年,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50年代中期,学校迁至南京市玄武区,初步形成稳定的校园环境。这一时期,学校紧密配合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课程设置强调政策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例如会计核算、商品学、商业计划等课程成为主干内容。1958年至1960年,受“大跃进”运动影响,学校一度实行“半工半读”制度,组织学生参与基层商业劳动,但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一定冲击。60年代初,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学校重新整顿教学管理,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教师下放劳动,校舍被占用,直至70年代初才逐步恢复招生。1972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商业中等专业学校”,重新开设财务会计、物价管理等专业,学制改为两年,主要招收工农兵学员,教学突出政治性与实践性。尽管这一时期学校发展曲折,但为江苏商业系统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奠定了学校注重实务技能的传统。改革开放与转型发展(1978-1999)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对外经贸活动日益频繁。江苏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对商贸、金融、物流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加。面对新形势,学校于1983年恢复“江苏省商业学校”名称,并开始探索教育改革。1984年,学校开设涉外会计、市场营销等新专业,引入计算机教学设备,强化英语和实务操作训练。9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1995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并启动高职教育试点。1999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中专到高职的历史性跨越。这一阶段,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专业设置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等领域拓展,初步形成“经贸为主、多科发展”的格局。21世纪以来的跨越式发展(2000-2010)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全面推进。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于2003年入驻南京市江宁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大幅扩大,教学设施全面现代化。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与苏宁电器、江苏省粮油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订单班”和“双导师制”课程。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群。2010年,学校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这一时期,学校注重内涵建设:
  • 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化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和海外研修教师;
  • 拓展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院校合作开办双文凭项目。
学校的社会声誉显著提升,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新时代的创新与提升(2011至今)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国家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2019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电子商务、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群成为建设重点。学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大数据会计、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向。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建设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产教融合深化:
  • 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共建产业学院;
  • 牵头成立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同时,学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开展农村电商扶贫、社区养老培训等项目,科研经费和技术服务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后,面对新冠疫情挑战,学校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截至2023年,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5万人,为社会输送了十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特色与文化传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构建了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养老服务为核心的优势专业群,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平台12个,推行“教学做合一”模式,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文化方面,学校传承“厚德敏行、弘商致远”的校训精神,强调“诚信经营、精益求精”的商科素养,校园活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校注重党建引领,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形成了“务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校园风尚。历史启示与未来展望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70年的发展史,是中国职业教育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建设的缩影。学校的成功得益于始终围绕经济需求办学,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和社会转型。未来,面对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趋势,学校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本科教育路径,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通过持续创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担当培养高素质经贸人才的重要使命,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13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681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