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福建师大协和思政)

关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依托福建师范大学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与人文精神传承,同时结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了一套具有协和特色的育人模式。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体系健全、载体丰富、注重实效的特点。学院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体制机制上,学院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内容上,不仅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还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学生成长需求,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方法途径上,学院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外,还大力拓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等多元载体,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联动的育人合力。特别是在实践育人方面,学院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院也关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细做实。当然,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多元、需求多样的新情况,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持续探索创新,以期更好地回应学生关切,提升育人成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价值引领。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院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进行谋划和部署。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学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系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方向正确、资源到位。学院层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委员会等专项机构,统筹协调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制度保障方面,学院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例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将育人成效作为各部门、各系及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价值导向。

同时,学院积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谓全员育人,即动员学院所有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主体,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在各自岗位上肩负起育人职责,做到言传身教、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育人,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阶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递进式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实现螺旋式上升。全方位育人,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效果。


二、 主渠道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革,不断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必修课程。
于此同时呢,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发具有协和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如围绕福建地方红色文化、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实践等开设专题,丰富课程内容供给,增强课程的现实关照和乡土情怀。

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学院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习惯的教学模式,推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课堂辩论、项目式学习等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空。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核心。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共同研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于此同时呢,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学院领导、各系负责人带头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 实践育人体系: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品德修为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将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学院的实践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 社会实践类:每年寒暑假,学院都集中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各类实践团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革命老区等,开展政策宣讲、义务支教、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环保调研、就业见习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走出“象牙塔”,在广阔天地中感知时代脉搏,体察民生民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志愿服务类:学院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大型赛会服务、社区帮扶、助老助残、文明倡导等。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协作意识和公益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专业实习实训:结合各专业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
    例如,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参与跨境电商实践等。
  • 军事训练与劳动教育:新生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组织纪律性和艰苦奋斗精神。学院还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保洁、后勤体验等劳动实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

为了保障实践育人的效果,学院加强了过程管理和成果考核,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提交报告、进行答辩或成果展示,并将实践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 文化育人与环境熏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堂,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协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深入挖掘和传承福建师范大学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凝练并弘扬具有协和特色的大学精神、校训校歌等,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表彰等重要仪式,以及校史展览、名人讲座、先进典型宣传等活动,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院支持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如“协和讲坛”邀请名家大师开设人文社科讲座,“社团文化节”展示各社团风采,“五四”文艺汇演、迎新晚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促进了交流。

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院注重校园景观的人文内涵建设,通过设立主题雕塑、文化长廊、名言警句牌、优秀学生事迹展示栏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承载教育意义的载体。加强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场所的文化氛围营造,创建文明、整洁、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于此同时呢,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建好用好学院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主动设置议题,传播主流声音,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净化网络空间,唱响网上主旋律。


五、 管理服务育人:在日常关怀中渗透思想引导

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阵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坚持严格管理与贴心服务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的具体行动中。

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院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并选聘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困难帮扶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发挥其联系服务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题团日活动等,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心理普测和个体咨询,构建预防、预警、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院还不断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在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性资助,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励志成才。
除了这些以外呢,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加强就业观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六、 持续探索与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跟时代步伐和学生需求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学院将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将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优化协同育人机制,提升育人合力;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将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482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0503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