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其摆在学院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委统一领导是核心。学院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工作机制健全高效。学院建立了涵盖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部)的职责分工。通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沟通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了思政工作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例如,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了思政工作由“软指标”向“硬约束”转变。
经费与条件保障有力到位。学院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保持稳定增长,用于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
于此同时呢,在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为思政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致力于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全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确保课时和学分足额到位。
于此同时呢,注重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地方特色文化(如吴文化中的崇文重教、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融入教学,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师们努力将宏大的理论叙事转化为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案例,使思政课更加“接地气”。
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摒弃单一灌输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成为常态,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抬头率和点头率。
在师资队伍方面,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聘、培养和管理。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等政策,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 课程思政: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刻把握“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学院系统挖掘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例如:
- 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强调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与伦理意识、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培养。
-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诚信经营、合规守法、社会责任等商业伦理教育。
- 在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中,突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质量意识、安全生产观念和环保理念。
学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方式,提升广大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教案设计、课堂讲授、实践指导、考核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中,自然贴切地融入思政元素,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许多专业课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专业院系加强沟通协作,共同研讨育人方案,形成了思政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 实践育人: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品格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际参与中深化理论认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
- 政策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科技支农、技术服务小队,运用所学知识为地方企业、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 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扶贫助困、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等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实习实训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在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中,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更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劳动纪律、企业文化等教育内容融入实习全过程。聘请企业导师兼任德育辅导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职业素养培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学院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思想内涵、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仪式教育,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通过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特别是结合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育人新空间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顺应趋势,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学院积极构建以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网络思政矩阵。这些平台不仅及时发布学院动态、通知公告,更注重生产和传播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兴趣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微党课、H5、长图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入驻网络平台,与学生在线互动,解答疑惑,引导舆论,成为学生的“网络知心朋友”。
依托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学院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思政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园卡消费、图书借阅、网络行为等方面的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从而能够及时、精准地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实现“精准思政”。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声,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六、 队伍建设:凝聚全员育人合力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全员育人理念,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育人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主力军。学院严格按照标准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并通过系统培训、职业能力大赛、职称评聘单列计划等措施,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辅导员队伍扎根学生一线,在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成长的贴心人和引路人。
专业教师肩负着课程思政的重要职责。学院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激发专业教师的育人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党政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也是育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要求管理服务人员立足岗位,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共同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
七、 成效与展望:持续深化与特色发展经过不懈努力,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以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校园整体呈现出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最大化。二是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政工作,在智慧思政、精准思政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特色。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苏信经验模式,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辨识度。四是持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新变化,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其探索与实践,对于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48345.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