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什么,简介(百色学院校园文化简介)

综合评述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交织下,孕育出的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精神气质与行为规范。它深深植根于百色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以“红色”为最厚重的底色,将百色起义精神等革命传统内化为办学育人的核心灵魂。
于此同时呢,作为桂西地区重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文化又展现出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导向,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多民族聚居的环境赋予了校园文化“民族性”的斑斓色彩,各民族师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校地处中国与东盟交流的前沿,其文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开放特征。简而言之,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石磨精神”(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为象征,融红色文化、应用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体系,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正文
一、 精神基石: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百色学院坐落于著名的百色起义策源地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一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决定了红色文化是其校园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与灵魂。学校并非将红色文化简单视为历史陈列,而是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和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入,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红色基因的深度融入

学校将百色起义精神等革命传统深度融入办学理念和校风校训之中。其校训“志远行敏,德高业精”便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志远”呼应革命先辈胸怀天下、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行敏”强调行动果敢、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德高”是对革命者崇高品德的传承;“业精”则体现了在新时代追求卓越、报效国家的责任担当。这种精神层面的引领,使得红色文化超越了单纯的历史教育,升华为全校师生内在的精神品格。

(二)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

百色学院充分利用所在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构建了实践性极强的红色教育体系:

  •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等多家革命纪念场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其作为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不再是历史的被动聆听者,而是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情景体验,成为革命的感悟者和精神的传承者。
  • 特色课程与活动:开设“百色起义精神研究”等特色课程,将地方革命史纳入教学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团日、入党宣誓等活动,让红色教育走出课堂,在行走和仪式中触动心灵。
  • 学术研究与文化创作:鼓励和支持师生开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历史、百色起义人物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于此同时呢,积极推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创作,如排演红色话剧、创作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等,使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更富感染力的形式呈现。

通过这些举措,红色文化在百色学院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可感知、可体验、可践行的现实存在,深刻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判断和精神世界。


二、 办学导向:应用型文化的塑造与实践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天然地带有强烈的应用型导向。这种文化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学以致用,服务地方”。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

学校积极构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格局,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通过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方式,将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
例如,在铝冶金、现代农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等与百色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组建教学团队,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学生所学即所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人才支持。

(二)“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价值取向

百色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地定位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中蕴含着浓厚的扎根基层、服务桑梓的情怀。学校通过政策引导、榜样宣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单位、中小企业、乡村一线就业创业。许多毕业生成为当地教育、农业、管理等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故事又反过来强化了校园文化中这种服务奉献的价值观。

(三)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应用型文化必然包含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推崇。百色学院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基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讲座,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氛围。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地方资源、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特别是在涉农、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电子商务等领域,学生的创业项目往往直接服务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体现了应用型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 生态特色: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百色是壮、瑶、苗、彝、仡佬等多个世居民族的家园,多民族聚居的生态使得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性特征。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平台。

(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学校设有与民族文化研究相关的机构和专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系统开展对壮族嘹歌、瑶族盘王节、苗族刺绣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教师和研究人员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撰写学术著作,为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学术支撑。
于此同时呢,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课堂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等,使珍贵的民族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传承。

(二)民族节庆与校园活动的丰富性

校园文化生活因民族元素的注入而格外鲜活。每年举办的“民族团结活动月”或相关文化节,是展示各民族风情的盛大舞台。期间会举行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服饰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如抛绣球、板鞋竞速)、民族美食制作分享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增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友谊,强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

(三)民族团结的常态化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讲座、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方式,持续营造各民族师生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在宿舍分配、班级建设、学生组织管理中,注重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校园文化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


四、 时代气息:区域文化的吸纳与创新

百色地处桂西,毗邻越南,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这一区位优势为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区域性特征,使其视野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展现出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活力。

(一)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元素

学校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项目。校园里可以看到来自越南、泰国等国的留学生,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流碰撞。学校也会举办东南亚文化风情展、国际文化节等活动,介绍东盟各国的风土人情。这种国际化的氛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校园文化更具多样性。

(二)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共赢

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与其服务区域发展的定位紧密相连。学校主动对接百色市乃至广西的发展战略,如铝产业二次创业、乡村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围绕这些区域重大需求展开。
例如,组织师生赴农村开展科技支农、教育帮扶;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员工培训;参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与推广等。这种深度互动使得校园文化充满了现实关怀和实践精神,也提升了学校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度。


五、 精神象征:“石磨精神”的诠释与彰显

在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中,“石磨精神”是一个被广泛认同和传扬的精神象征。石磨,这一传统的劳动工具,以其坚韧、朴实、默默奉献、在循环往复中创造价值的特性,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石磨精神”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坚韧品格。就像石磨需要承受重压、经历无数次的旋转才能将谷物磨成粉末一样,百色学院地处经济后发展地区,办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一代代师生正是凭借这种如石磨般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推动了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断发展。这种精神鼓励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追求卓越。

(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石磨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这象征着百色学院人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作风。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服务,都强调扎实肯干、注重实效。这与应用型文化的导向一脉相承,反对浮夸与形式主义,崇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要培养勤奋刻苦、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踏实肯干的职业精神。

(三)默默奉献的价值追求

石磨默默运转,奉献的是精细的面粉,自己却始终保持低调。这寓意着一种不求闻达、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百色学院许多教师长期扎根老区、潜心育人;众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基层,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他们的行为正是“石磨精神”中奉献价值的生动体现。这种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它以红色文化铸魂,奠定精神的崇高底色;以应用型文化立身,明确办学的基本方向;以民族文化增色,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以区域文化拓视野,增强发展的活力与开放性;并以“石磨精神”作为共同的精神象征,凝聚人心、激励奋进。这几种文化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强化,共同构成了百色学院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成长轨迹,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文化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51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9790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