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山西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崇德、尚能、笃行、创新”,是该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精神文化的核心凝练与集中体现。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不仅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也深刻反映了学院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追溯其历史,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创建、成长与变革历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植根于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立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学院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崇德”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尚能”突出了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崇尚能力的类型特征;“笃行”倡导了知行合
一、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创新”则彰显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要求。这四者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指引着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在职业教育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并对历届学子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理解校训的内涵与历史,对于把握学院的发展脉络和精神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崇德、尚能、笃行、创新: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的灵魂印记与发展航标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作为三晋大地上孕育的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内在的灵魂与外在的风貌,高度凝结于“崇德、尚能、笃行、创新”这八字校训之中。这八个字,如同灯塔,照亮了一代代山管院人前行的道路;如同基石,奠定了学院办学治校的坚实根基。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一段生动的历史见证,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深入探究校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回溯其形成与演进的历史轨迹,剖析其与学院发展、学生成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所学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 校训的深层内涵解读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崇德、尚能、笃行、创新”这四个词语,各自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整体。

  • 崇德:立身之本,教育之魂

“崇德”位列校训之首,凸显了道德品质在人才培养中的根本性地位。“崇”是推崇、崇尚,“德”是指道德、品行。它要求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师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崇德”体现为: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 强化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品格。
  • 营造崇尚师德、严谨治学的校园氛围,以教师的高尚品德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

“崇德”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有德行的人,技能必须在良好品德的驾驭下才能发挥正向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方向保证。

  • 尚能:类型特征,成才之基

“尚能”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尚”是尊崇、重视,“能”是指能力、技能、才能。它明确了学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导向,致力于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尚能”的具体内涵包括:

  •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强化技能训练。
  •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无缝对接。
  • 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

“尚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体现了学院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鲜明办学取向。

  • 笃行:实践路径,价值体现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笃”是笃实、专注,“行”是行动、实践。它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反对空谈,崇尚实干。“笃行”在学院语境下意味着: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 引导师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
  • 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实践环节,从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到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链。

“笃行”是连接“知”与“能”的桥梁,是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 创新:时代要求,发展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是开创、创造,“新”是新事物、新方法。它要求学院和师生必须具备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内涵体现在:

  •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模式、新方法。
  • 鼓励师生在技术应用、工艺改进、管理优化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尝试。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应对未来职业领域的变化与挑战。
  •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为“崇德、尚能、笃行”注入了时代的活力,指明了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学院持续发展的引擎。

这四者之间,“崇德”是方向,“尚能”是核心,“笃行”是方法,“创新”是动力,共同构成了一个从价值引领到能力塑造,从实践落实到未来发展的完整教育逻辑链。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特定的发展历史和三晋文化沃土之中,经历了一个从萌芽、酝酿到正式确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学院的创建与发展背景,是理解校训历史的首要维度。学校在特定历史时期应运而生,其最初的办学目标紧密围绕当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在筹建和早期办学阶段,虽然可能没有形式上的、成文的校训,但办学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专业技能培养、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核心理念,已经为日后校训的提炼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这些早期探索,反映了创办者们对职业教育规律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随着学院的正式成立和不断发展,特别是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后,学校进入了一个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一种高度凝练的精神标识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彰显特色、引领发展。这一时期,学院领导、师生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可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他们既回顾总结了办学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和有效经验,也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同时可能还借鉴了国内外优秀高校的校训文化。

在提炼过程中,“德”与“能”的关系始终是核心考量。职业教育容易偏重技能训练而忽视品德塑造,或者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学院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因此,“崇德”与“尚能”作为一对核心概念被明确提出并置于突出位置。而“笃行”一词,既契合了职业教育重实践的特质,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宝贵思想,是对办学实践中强调“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升华。“创新”的加入,则体现了学院面向未来、追求卓越的战略眼光,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培养熟练的操作工是不够的,还必须赋予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最终,“崇德、尚能、笃行、创新”这八个字经过反复斟酌和民主审议,被正式确定为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的校训。它的确立,标志着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办学理念更加系统化和成熟。

校训确立后,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产业技术的升级以及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校训的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例如,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崇德”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政治内涵和时代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尚能”的重点可能从传统技能向数字技能、复合技能拓展;“笃行”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日益深入的今天,有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而“创新”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校训的历史, thus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丰富和发展过程。


三、 校训与学院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学院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山西管理职业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将“崇德、尚能、笃行、创新”的精神内核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其从文字规范转化为生动的办学实践。

  •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校训是核心指导原则。课程体系设置既包括体现“崇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养课、职业道德课,也包括体现“尚能”的专业核心课和技能实训课。教学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笃行”的要求;而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开设创新思维课程,则是对“创新”的落实。学生的评价体系也综合考量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表现。

  • 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以身作则践行“崇德”。在专业发展上,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这本身就是“尚能”和“笃行”的体现。
于此同时呢,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反映了对“创新”的追求。一支德能兼备、笃行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校训最生动的诠释者。

  •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标志性建筑上、展示在宣传橱窗里,营造出浓厚的视觉氛围。精神文化活动中,以校训为主题开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学术讲座、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使其深入人心。制度文化建设中,各项规章制度的设计都体现了校训倡导的价值导向。这种全方位的文化浸润,使校训成为师生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 融入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在校企合作中,学院秉持“尚能”、“笃行”的精神,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在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学院强调“崇德”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声誉。校训精神通过社会服务得以延伸和辐射。


四、 校训对学子成长的深远影响

校训对于每一位在山管院求学深造的学子而言,是其大学生涯乃至未来人生的重要精神坐标和行为指南。

在校期间,校训引导着学生的成长方向。新生入学教育,校训解读通常是第一课,帮助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学习过程中,“崇德”提醒他们修身养性,遵守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尚能”激励他们刻苦钻研,掌握一技之长;“笃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创新”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参与科研和创业项目。校训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时刻指引着学生朝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方向努力。

走向社会后,校训的烙印依然深刻。毕业生们带着“崇德”的修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恪守职业操守,赢得信任。凭借“尚能”的本领,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迅速上手,展现专业价值。坚持“笃行”的作风,使他们脚踏实地,勤恳工作,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具备“创新”的意识,则让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能够不断改进工作,适应变化,甚至开创事业的新局面。无数优秀校友的成功事迹,都是对校训精神价值的最好证明。校训已经成为山管院学子的独特身份标识和精神基因,持续影响着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

“崇德、尚能、笃行、创新”这八字校训,是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院特色和灵魂的集中体现。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它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指引明确。这八个字不仅镌刻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山管院人的心中,体现在学院发展的每一个足迹里。展望未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必将一如既往地高举校训旗帜,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校训的精神之光,将继续照亮学院的前行之路,激励着全体师生共同奋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48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841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