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伊犁职院校史简介)

综合评述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所重要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自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于祖国西北边陲,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伊犁河谷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奋斗史。从早期的几所中专学校的积淀,到新世纪合并组建后的跨越式发展,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在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机电工程、旅游管理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为伊犁州乃至全疆的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及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提升办学质量和适应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疆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物产资源丰富,多元文化交融,为学院的办学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学院立足伊犁,面向全疆,辐射中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致力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方面,学院拥有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面积充足,能够满足在校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是理想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尤为突出的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覆盖了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机电工程、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旅游服务等多个专业领域。这些实训基地不仅用于日常教学,还承担着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等功能。
于此同时呢,学院图书馆藏有丰富的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伊犁州作为新疆重要农牧业基地和向西开放前沿的区位特点,逐步形成了以农、牧类专业为传统优势和特色,工、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院开设了涵盖农林牧渔、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大类的高职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是学院的骨干和特色专业,在疆内职业教育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学院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学院还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确保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许多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能够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标准引入课堂,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院还聘请了一批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在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方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运动会、各类社团活动等,为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广阔平台。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由于伊犁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学院内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学院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在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方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学院依托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地方劳动者素质提升和转岗就业做出了贡献。学院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地方的技术推广和服务项目,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学院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探索与中亚邻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了有益尝试。

面向未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内涵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在疆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伊犁州乃至新疆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概述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期伊犁地区创办的多所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坚实基础。学院的正式成立,是伊犁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提升的必然结果,标志着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 源流追溯与积淀期(20世纪50-90年代)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主要包括以下几所重要的中等专业学校:

  • 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这所学校是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源头之一。早在1955年,为适应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关畜牧兽医培训机构便开始筹建并发展。其后历经演变,正式定名为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该校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为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草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疆内畜牧兽医领域享有盛名。
  • 伊犁农业学校:同样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伊犁农业学校,主要面向种植业领域,开设了农学、园艺、农业机械化等专业。该校紧密结合伊犁河谷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致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专门培养农牧业机械化人才的学校应运而生。该校侧重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机电技术等方向,为提升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输送了技术力量。
  • 伊犁职业中专学校:这类学校办学更为灵活,面向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开设专业,为学院的后续发展补充了多学科的元素。

在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这几所学校各自独立办学,但都深深扎根于伊犁大地,面向行业需求,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实用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中级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也为日后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储备了师资、设备和管理基础。


二、 合并组建与初创期(2002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进入了大规模调整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2年2月作出重大决策,将上述实力较强、专业特色鲜明的伊犁畜牧兽医学校、伊犁农业学校、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等几所中专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组建成立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这一举措整合了伊犁州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开启了伊犁地区职业教育历史的新篇章。

学院成立初期,面临着资源整合、机构融合、层次提升等多重挑战。学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在保留原有中专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高职教育。他们积极申报高职专业,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办学条件,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这一时期,学院初步确立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并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首批高职专业开始招生,学院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三、 规范发展与特色形成期(2003年-2010年代初)

完成初步整合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了以规范管理和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发展阶段。学院按照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制度建设,使学院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充分发挥合并前各校的传统优势,重点打造特色专业群。以原伊犁畜牧兽医学校为基础的畜牧兽医类专业群,以原伊犁农业学校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类专业群,以及机电类、旅游管理类专业等,逐渐成为学院的骨干和品牌专业。学院加大投入建设这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
于此同时呢,学院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当地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基地,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

在这一时期,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显著改善,新建了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通过在职进修、企业实践、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双师型”教师比例稳步提高。学院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声誉日益提升,为伊犁州及周边地区输送了越来越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作为区域重要职业教育基地的地位得以巩固。


四、 内涵提升与创新探索期(2010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将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和质量保障。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建设方面,大力开发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材建设上,鼓励教师编写体现区域产业特色、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校本教材和活页式教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学院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合作,而是致力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与更多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甚至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
例如,在畜牧兽医领域,与大型养殖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在旅游管理专业,与知名景区、酒店集团合作,共同培养符合行业高标准要求的服务与管理人才。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学院开始尝试对外开放与合作,利用地处边境的区位优势,探索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职业院校的交流,酝酿开展留学生教育或短期培训项目,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确保校园和谐稳定。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回顾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是一部从分散到集中、从中职到高职、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创业史、奋斗史和辉煌史。学院历经数十载风雨,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与伊犁这片热土同呼吸。展望未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谱写更加壮丽的发展新篇章,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86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8485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