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黄山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黄山校训及历史)

关于黄山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黄山学院的校训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八个字并非凭空创造,其思想源头深深植根于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毕生倡导并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育思想,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其教育哲学的高度凝练与升华。黄山学院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徽州大地,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其“贾而好儒”、“诚信为本”的徽商精神,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求真”与“做真人”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
因此,选择这一理念作为校训,既是学校对一代教育宗师思想的自觉传承与崇高致敬,也是学校立足地方文化根基,对自身办学使命与育人目标的深刻诠释与坚定表达。“教人求真”侧重于教师的职责与教育的本质,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真知、培养真本领的过程;“学做真人”则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砥砺品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真诚正直、勇于担当的人。这一校训将教书与育人、求知与修身完美地统一起来,历经岁月洗礼,已成为指引黄山学院办学治校、教书育人、求学成才的精神灯塔与核心价值追求,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言行与品格。黄山学院校训的文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黄山学院的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极为深刻和丰富的教育哲学与价值追求。要深入理解其历史,首先必须透彻解析其文本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蕴。


一、“教人求真”的维度解析

“教人求真”是对教育者、对教育过程本身提出的核心要求。它超越了简单的知识灌输,指向了教育的更高层次。

  • 追求科学之真: 这是“求真”的基础层面。它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必须传授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真实、准确、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蒙昧与虚假。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取知识、辨别真伪、创新知识的方法。
  • 恪守道德之真: 这是“求真”的升华层面。“真”在此处意味着真诚、诚信、正直。教育不仅要启迪智慧,更要涵养德行。教师应以身作则,在学术上恪守学术规范,反对学术不端;在言行上真诚待人,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楷模。教育过程本身应是一个充满真诚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 探索理想之真: “求真”还蕴含着对真理、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鼓励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类的福祉而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功利、服务于更大目标的精神境界。


二、“学做真人”的维度解析

“学做真人”是对学习者、对教育目标提出的终极期望。它明确了成才的标准不仅是学识的渊博,更是人格的完善。

  • 做品德高尚之人: “真人”首先是一个道德意义上完整的人。这意味着要具备善良、仁爱、宽容、正直、有责任感等基本美德。学校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使他们明辨是非、恪守底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 做知行合一之人: “真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结合。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发展知识。要避免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家,而要成为能够将所学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这深刻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精髓。
  • 做个性健全之人: “做真人”也意味着要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精神的个体。教育不是要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是要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独特的自我价值,成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将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价值体系。它强调了教育的求真本质与育人宗旨的统一,体现了对知识、道德、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追求,为黄山学院的办学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校训的思想渊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

黄山学院校训的直接思想源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巨人——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理论”,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这一理论的高度浓缩和旗帜鲜明的口号。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

  • 生活即教育: 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体论。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为了生活而进行。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打破了传统教育将学校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的弊端,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践、人民生活紧密结合。
  • 社会即学校: 这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自然延伸。主张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凡是生活的场所,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场所。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应与社会息息相通,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成长。
  • 教学做合一: 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他强烈批判“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强调以“做”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培养真能力。

校训与陶行知思想的契合:

黄山学院的校训完美地承接了陶行知的上述思想。“教人求真”中的“求真”,正是在“做”的实践中、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真知、真理,而非仅仅局限于书本。“学做真人”中的“真人”,则是能够适应生活、改造社会、知行合一的完整的人,是“生活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格。将这两句话确立为校训,表明黄山学院从立校之初,就自觉地将自身办学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人民教育思想相对接,旨在培养不仅学识扎实,更能扎根社会、服务人民、品德高尚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思想渊源的选择,奠定了学校务实、求真、重行的办学基调。

地域文化根基:徽州文化沃土的滋养

黄山学院坐落于古徽州的核心区域——黄山市。徽州地区在历史上形成了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之所以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与其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密不可分。两者在精神内核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契合。

徽州文化的核心精神:

  • 崇文重教的传统: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美誉。历史上,徽州人对教育极其重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遍布城乡的书院、私塾,以及“贾而好儒”的风气,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这种对教育的尊崇,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 求真务实的学风: 徽州学者历来注重考据、讲求实证,形成了朴实的学风。尤其是在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影响深远,其强调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方法,与“求真”的精神高度一致。
  • 诚信守义的商德: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其秉持的“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经营理念至关重要。这种商业伦理要求商人做人做事要真诚、守信、有担当,本质上就是对“真人”品格的要求。徽商精神中的“诚”、“信”、“义”,正是“学做真人”在商业伦理领域的生动体现。
  • 开拓进取的品格: 徽州人由于生存空间有限,素有外出经商、闯荡世界的传统,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这种精神与“求真”道路上所需的探索勇气和“做真人”所要求的实践担当不谋而合。

因此,黄山学院的校训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也是深深植根于徽州文化沃土的结果。它巧妙地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校训不仅仅是悬挂于墙上的标语,更是一种有血有肉、能够引发本地师生深切文化认同和价值共鸣的精神指引。徽州文化中的崇文重教、求真务实、诚信守义等精神特质,为校训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坚实的支撑。

校训的确立与演进历程

黄山学院校训的形成与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学校的发展历程逐步清晰、深化并最终确立的,反映了学校对自身办学传统与未来方向的深刻思考。


一、初创与积淀期(学校建立初期)

黄山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徽州师范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其天职就是“教人育人”,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在早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虽然可能没有明确提出形式上的校训,但师范教育的本质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经内在地包含了“求真”与“做真人”的要求。教师们致力于传授真知、培养学生品德,学生们则努力求学、锤炼师能师德。这一时期,校训的精神内核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悄然孕育和积淀。


二、融合与探索期(学校升格与更名前后)

1997年,徽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原中国科技大学徽州大专班合并,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向多科性高校发展。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黄山学院。这一系列重大转变,意味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学校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统合师范教育传统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要求,既能体现历史传承又能指引未来的核心办学理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因其普适性和先进性,再次进入学校决策层的视野。其“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契合,而“求真”与“真人”的表述则超越了师范教育的范畴,适用于所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此期间,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中,越来越多地融入和强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元素,“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被广泛讨论和认同,为校训的正式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正式确立与弘扬期(校训的明文确定与广泛宣传)

随着学校本科办学实践的深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确立一个正式、凝练的校训变得水到渠成。在充分讨论和共识的基础上,黄山学院最终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八个字明确确立为学校的校训。这一确立过程,通常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程序的审议,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校训确立后,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

  • 环境固化: 将校训镌刻于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文化石上,悬挂在办公教学场所的醒目位置,使其成为校园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 仪式强化: 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庆祝大会等重要仪式上,反复宣讲校训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成为凝聚师生情感、激励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
  • 制度融入: 将校训精神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师德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以及教学评估体系之中,使其从理念层面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具体环节。
  • 活动承载: 组织开展以“求真”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科研活动,以“学做真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和践行校训。

通过以上历程,黄山学院的校训从办学初期的内在精神积淀,到发展转型期的思想探索与融合,最终升华为明文规定的、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完成了其历史性的确立过程,并在不断的弘扬和实践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黄山学院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办学实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求真”

  • 深化教学改革,追求教学之真: 学校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改变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落实“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
  • 强化学风建设,追求学问之真: 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培养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优化专业结构,对接社会之真: 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使专业教育贴近社会真实需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实用价值。


二、在科学研究中恪守“求真”

  • 倡导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要求科研人员恪守学术道德,尊重客观规律,反对浮躁浮夸,力戒急功近利,沉下心来从事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 聚焦地方需求,开展应用研究: 鼓励教师围绕黄山市及安徽省的旅游、生态、文化、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将论文写在徽州大地上,在服务地方中实现科研的价值,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求真”。


三、在人才培养中落实“学做真人”

  •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真人”。
  •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学会做人做事,实现知行合一。
  • 注重文化育人功能: 深入挖掘和利用徽州文化资源,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组织学生考察徽州古村落、研究徽州历史文献,让学生在深厚的文化熏陶中,涵养诚信、坚毅、感恩等“真人”品格。


四、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践行“教人求真”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身作则地为学生示范何谓“求真”,何谓“真人”。
  •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通过培训、访学、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他们能够传授“真知灼见”,指导学生进行“真探实究”。

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黄山学院的校训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整体风貌,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黄山学院的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应对时代挑战的定盘星: 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潮交织,真假信息混杂。校训所强调的“求真”精神,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抵御错误思潮侵蚀的思想武器。在功利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校训所倡导的“学做真人”,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精神充实和人格完善,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清醒剂。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指南针: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黄山学院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训中的“教学做合一”基因,恰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高度一致。“求真”要求知识技能必须扎实、顶用,“做真人”要求人才必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校训为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提供了根本的方向指引。

文化自信与育人的融合剂: 校训深深植根于徽州文化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在未来,继续深入挖掘校训与徽州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将其融入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增强育人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文化根基的时代新人。

展望未来,黄山学院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学校的精神旗帜,引领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它要求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全体教师铭记“教人求真”的天职,争做“四有”好老师;激励一届又一届的黄山学院学子,牢记“学做真人”的嘱托,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伴随黄山学院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00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67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