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思政教育)

关于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扎根青藏高原、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健全,能够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生源特点,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成效。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于此同时呢,学院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积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扎根高原、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方面,学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行业背景,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当然,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一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方法的创新性、精准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度等方面,仍有持续优化和提升的空间。但整体来看,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明确、措施得力、特色初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学院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考核体系,确保其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学院制定并完善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实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例如,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将思想政治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评优的首要标准。

再次,强化条件保障。学院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场地设施等方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倾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骨干力量,并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 领导机制:党委主导,层层负责,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高位推动。
  • 制度体系:覆盖全面,衔接紧密,为工作规范化提供依据。
  • 条件保障:资源优先,投入到位,夯实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种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组织保障,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其主渠道作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核心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于此同时呢,结合地域特点和学院特色,开发了具有本土气息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如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新农牧业发展等主题,丰富课程内容,增强针对性。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学院积极推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教师们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专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注重联系青海省情、农牧业行业实际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使理论讲授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例如,在讲授“乡村振兴”战略时,会引入学院服务地方农牧业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专业如何助力乡村发展。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这种“行走的思政课”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显著。

此外,学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这些举措,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改变了以往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变得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有吸引力,真正发挥了铸魂育人的核心作用。


三、 课程思政与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院要求各专业课程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例如:

  • 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中,强调动物福利、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 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等内容,激发学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结合农牧区经济发展案例,讲授诚信经营、合作共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

学院通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示范课堂观摩等活动,提升广大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教案设计、课堂讲授、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beyond课堂教学,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学业指导、生活关怀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党日、团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氛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得到加强。学院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APP等平台,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互动交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边界。

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每个角落的努力,形成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 特色实践与品牌活动打造

结合地处青藏高原和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特点,以及面向农牧业的行业特色,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打造特色实践品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服务地方结合。 学院利用青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两弹一星”精神、慕生忠将军开路精神等)和生态资源(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了一批稳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青海段)、探访“时代楷模”、参与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学院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讲座、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各民族学生结对帮扶、组织赴民族地区社会实践等方式,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内民族团结氛围浓厚,成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进典型。

三是突出职业精神与“三农”情怀培育。 作为农牧类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学院邀请农牧业领域的劳动模范、优秀校友、企业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和“三农”情怀。组织学生长期深入农牧区开展科技支农、技术推广、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农情的了解,体验农牧民的需求,巩固专业思想,激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许多毕业生选择留在青海、扎根基层,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骨干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面向基层、服务“三农”方面取得的成效。

这些特色鲜明、贴近实际的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使其深深植根于学院办学实践的沃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五、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部分教育内容和方法与“00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还存在一定差距,精准施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师资队伍,特别是兼具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仍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和成效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面向未来,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深化。要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工作活起来。要提升精准性,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分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引导。再次,要深化“课程思政”质量,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三全育人”体系。要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队伍。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加强,已然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作路径。展望未来,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深化改革,其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38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4456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