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师范大学有哪几个校区,何时创办(广西师大校区与创办时间)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教育的摇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学校目前主要拥有三个校区:王城校区、育才校区和雁山校区。王城校区作为学校办学历史的起点,其渊源可追溯至1932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育才校区则于上世纪50年代逐步建设发展,曾是学校的主校区,见证了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学科的拓展;而雁山校区作为21世纪新建的现代化校区,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空间。这三个校区跨越时空,共同构成了广西师范大学“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不仅记录了学校从初创、发展到壮大的辉煌历程,也映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与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轨迹。它们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使命,是学校迈向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物理载体和精神家园。

广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创办于桂林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近代早期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此后,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合并与调整,曾先后使用过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广西师范学院等名称,期间因抗战烽火辗转迁徙,坚持办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同时不断拓展学科门类,形成了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体系。学校的校区建设与扩展,正是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的直观体现。从最初独秀峰下的王城校区,到后来规模宏大的育才校区,再到如今作为主力的现代化雁山校区,每一次空间的拓展都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了不同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王城校区: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地

王城校区是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的起源地,也是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该校区坐落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内,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秀峰·王城景区融为一体,被誉为“国内唯一一所建在5A级景区内的大学”。校区所处的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也是明代藩王府邸的典范,拥有超过六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

学校的根脉与此地紧密相连。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此创办,著名教育家杨东莼先生为首任校长,开启了广西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抗战时期,学校曾一度并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教育机构。尽管王城校区目前主要以继续教育、文化旅游以及部分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功能为主,不再是全日制本科教学的主阵地,但它依然是学校的精神高地和文化名片。在这里,古老的明城墙、庄严的大殿与琅琅书声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完成了奇妙的对话。校区内的建筑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王城的原有格局和历史风貌,行走其间,能深切感受到“校在景中,景在校中”的独特氛围。它不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个活化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时刻熏陶着师大学子的品格与情怀。

育才校区:承前启后的发展基石

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是学校在上世纪后半叶至本世纪初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校区,承载了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记忆。该校区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原广西大学(师院)的绝大部分科系和师资被迁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广西师范学院,并将校址定于桂林市东郊的这片土地,即如今的育才校区。

在数十年的光阴里,育才校区见证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快速成长。学校在此逐渐从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为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该校区功能齐全,曾拥有学校大部分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和运动场馆。文科学院、理科院系以及重要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曾汇聚于此。即使在雁山校区成为主校区后,育才校区依然保留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 它是学校许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地,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 部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仍在此进行,学术研究氛围浓厚。
  • 它也是学校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育才校区绿树成荫,环境静谧,学术传统悠久,许多资深教授和校友对其充满感情。它像一个沉稳的基石,承接了王城校区的历史,并为雁山校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雁山校区:现代化办学的主体空间

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发展空间,广西师范大学作出了建设新校区的战略决策。雁山校区应运而生,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于2005年奠基,2007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入驻,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以雁山校区为主体的新发展时期。

雁山校区是学校为实现“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目标而打造的现代化、生态化、数字化的大学园区。其占地面积最广,规划科学,设施先进,是目前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的核心区域。与古朴的王城和历史悠久的育才相比,雁山校区展现的是全新的面貌:

  • 宏大的规模:校区总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拥有充足的空间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中心、体育场馆以及学生公寓。
  • 先进的教学设施:配备了智慧教室、多媒体实验室、高性能计算中心、大型图书馆分馆等,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 完善的生活配套:学生宿舍条件优越,餐饮、购物、医疗、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大学生社区。
  • 生态化的环境:校区规划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绿化和水系面积广大,景色优美,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目前,学校的大部分学院、党政管理机构均已迁至雁山校区。它不仅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校区,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代表着广西师范大学的现代化形象和面向未来的雄心。

三校区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的三个校区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叠加,而是根据其历史渊源、地理特点和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形成了清晰的功能分工与互补协同的有机整体。

王城校区的定位是历史文化教育与展示基地、高端培训与研学中心。它依托其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资源,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继续教育、干部培训、高端学术论坛以及部分特色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它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

育才校区的定位是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重镇、继续教育的重要支点。它集中了学校的优势科研资源和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是产生创新知识和关键技术的重要场所。
于此同时呢,它继续承担着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的职能,服务于社会终身学习体系。

雁山校区的定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中心,是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区。它集中了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学生群体和管理服务机构,是学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具活力的校区,代表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

这三个校区通过高效的校区间交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共享的学术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们可能在不同的校区上课、做实验、参加活动;教师们跨校区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血脉在三校区之间流畅地传递。这种“一体多翼”、功能互补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校区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共同支撑着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区域性重点大学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15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