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兰州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兰大校训历史)

兰州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综评兰州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这所百年学府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这八字校训虽于2003年正式确立,但其精神内核早已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自强不息”源自《周易》乾卦象辞,寓意奋发向上、永不停歇,反映了兰大人面对艰苦环境和时代挑战时坚韧不拔的意志;“独树一帜”则强调在学术与育人上追求卓越、形成特色,彰显了学校在西部地域条件下开创独特发展路径的雄心。这一校训的形成历经了从近代救国图存到现代高教改革的漫长积淀,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西北地域的务实风格,更契合了国家战略与科学前沿的双重需求。它不仅是对过往奋斗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激励着一代代兰大师生在坚守中创新,在逆境中超越,成为支撑学校屹立于中国高等教育格局的重要精神支柱。

兰州大学校训的正式确立与表述

兰州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独树一帜”,这八个字简洁有力,内涵丰富。它于2003年兰州大学建校94周年之际经全校广泛讨论后正式确定,并在此后成为代表学校精神的核心标识。校训选用苍劲有力的书法体展示,常见于学校主要建筑、宣传材料以及各类典礼仪式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日常文化与学术生活。

校训的前四字“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宇宙运行刚健不息,君子处世也应奋发进取、永不止步。这一概念深深嵌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强调人在面对困难时应具备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品格。后四字“独树一帜”则凸显了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意识,鼓励在学术和事业上不走寻常路,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整体上,校训体现出兰州大学既重视传统底蕴又崇尚创新突破的双重价值取向。

校训提出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数代兰大人在办学历程中的精神积淀和现实探索。早在清末甘肃法政学堂时期,学校就秉持“自强求实”之风气。抗战期间,兰州成为大后方重要文化教育基地,众多学者坚守西北,在艰难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科研,此时“自强”精神已深植校园。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高等教育格局调整,兰州大学虽地处西部,仍坚持以学术为本、以特色立校,逐步形成了“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校竞争日益激烈,明确精神旗帜成为许多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2003年,藉建校94周年之机,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发起校训征集与研讨活动,最终从诸多提案中确定“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作为正式校训。这一选择既回望历史,也关照现实——它凝聚了兰大百年来的奋斗经验,也传递出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彰显特色的决心。

“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与实践体现

自强不息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兰州大学在艰难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兰州大学地处西北,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无法与东部高校相比,但正是在这种相对不利的环境中,“自强”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抗战时期的学术坚守,还是建国后的学科建设,乃至改革开放后的逆境崛起,兰大人始终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信念支撑。

在学术方面,自强体现在重视基础研究、鼓励长期探索的学风上。兰州大学在一些传统优势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生态等领域深耕不辍,涌现出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成果。在人才培养上,自强精神转化为严苛的学术训练和全面的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学识和坚强意志。
于此同时呢,学校在面对资源限制时主动寻求突破,通过争取重大课题、建设科研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些都是“自强不息”校训精神的具体实践。

“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与学术追求

“独树一帜”强调差异化发展与创新引领,是兰州大学应对地理与现实约束的战略选择。校训鼓励师生敢于突破传统框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兰大依托西部独特自然与人文资源所构建的特色研究体系上。

例如,在生态学和沙漠治理方面,学校针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干旱环境开展深入研究,贡献了一系列解决区域与全球问题的科学方案。在敦煌学、民族学、西北史地等领域,兰州大学借助地理和文化优势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学术高地。
于此同时呢,“独树一帜”也体现在教育模式中——学校倡导深厚的学术根基与跨学科视野相结合,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大胆创新。这使得兰州大学不仅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也在国家乃至全球学术图谱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校训与兰州大学的文化传统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机构的文化气质。兰州大学长期以来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的学风,与“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高度契合。“自强”蕴含的刻苦与坚持,使得兰大师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具韧性;而“独树一帜”所倡导的创新与特色,则推动了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保持学术活力与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也反映在校园生活、学生活动以及校友精神中。许多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依然将校训作为人生与职业发展的座右铭。
除了这些以外呢,校训也与兰州大学校歌、校徽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强化了集体认同与精神传承。通过开学典礼、毕业仪式、学术年会等场合的反复强调,校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凝聚所有兰大人的情感纽带。

校训在当代的诠释与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校训的解释与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自强不息”体现为兰州大学面对新一轮高校竞争时坚守定位、提升质量的努力。学校坚持“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布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结合,正是自强精神的当代诠释。

而“独树一帜”在今日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与前沿引领,例如在粒子物理、冰川冻土、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被赋予更加开放的意味:兰州大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中亚学院、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等方式,将地域劣势转化为对外交流的窗口,进一步实践“独树一帜”的发展路径。

校训不仅属于过去,也指引未来。它提醒每一位师生,既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也要敢于创新、形成风格。在日益同质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兰州大学凭借这样的精神坚持自身特色,持续贡献不可替代的知识与价值。

兰州大学校训的形成与深化过程,折射出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艰辛与辉煌。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学校传统的总结,更是对其未来方向的宣誓。它来源于历史,扎根于现实,也必将启示后来者不断开拓新的境界。在宏大的国家叙事与细微的个人成长中,校训持续发挥着凝聚力和号召力,成为兰州大学跨越时代的精神标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48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4426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