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大理农职院校史)

综合评述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滇西地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深深植根于大理这片生态与文化资源富集的沃土。学校自创立以来,始终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特别是围绕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战略部署,以及大理州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定位,明确了以农林牧渔为基础、辐射相关产业链的专业发展路径。其校史是一部从基础人才培养到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史,见证了地方职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历程。学院不仅注重传统农林业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更积极拥抱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致力于培养既掌握实用技能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逐渐形成了“依托行业、服务地方、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办学特色,为大理乃至云南的农林事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轨迹充分体现了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中寻找定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探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这里苍山洱海交相辉映,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为学院开展农林、生物、环境、旅游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学院立足大理,面向云南,辐射全国,以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是一所以农林牧渔类专业为骨干,生物技术、食品药品、经济管理、旅游康养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学院的办学定位清晰明确,即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学院紧密对接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精神,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学院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总占地面积广阔,校舍建筑面积满足教学、科研、生活的需要。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 实验实训设施: 学院建有多栋专业实验楼,内含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动物解剖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食品加工实训室、园林设计制图室、计算机房、语言室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
    除了这些以外呢,还拥有现代化温室大棚、食用菌栽培基地、苗木繁育基地、生态养殖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
  • 教学资源: 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并存,涵盖农林、生物、经管、文史等多个学科门类,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求。校园网络覆盖全面,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建有智慧教室和在线教学平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 生活配套: 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体育馆等生活体育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舒适、便利、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学院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行业针对性,紧密对接大理州和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 骨干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等传统优势专业为核心,构成了学院的骨干专业群。这些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 新兴交叉专业: 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学院积极开设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电子商务(侧重农产品电商)、旅游管理(侧重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专业或专业方向,拓展了人才培养的领域。
  •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省内外知名农业企业、林业单位、旅游景区、食品加工厂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订单班”培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于此同时呢,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和举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师资力量。

  • 专任教师: 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成为主体。许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 兼职教师: 学院从合作企业、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将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标准和实战经验带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
  • 师资培养: 学院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制,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作为地方高校,学院始终将服务社会视为重要职责。

  • 技术推广与培训: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于此同时呢,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项目,年培训量可观,为地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 科研与推广: 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如中药材种植、特色经济林果、高原渔业等)进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学院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当地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对外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省内外同类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
    于此同时呢,也探索与东南亚国家在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提升学院的开放性和影响力。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概述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不断适应变革、追求卓越的奋斗史。其前身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中叶成立的几所中等专业学校,经过数次资源整合与升格转型,逐步成长为今天的高等职业院校。

初创与奠基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学院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创建的大理农业学校。这一时期,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各地纷纷兴办农业技术学校。大理农业学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滇西地区早期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校初期,条件艰苦,师资和设备匮乏,但师生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急需的初级农业技术人才,为改善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状况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随后的岁月中,学校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办学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但农业教育的火种得以保存。与此同时,与学院历史相关的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如林业、畜牧等方面)也在此期间或稍后陆续创建,它们各自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为日后学院的综合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合与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恢复、整顿和发展的新时期。原有的几所中专学校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规划,大理州政府对相关的几所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了合并与整合。这一整合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最终形成了实力更为雄厚、专业覆盖面更广的中等职业教育主体。这一时期,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与行业的联系日益紧密,毕业生以其扎实的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在云南省内的中等农业教育领域赢得了良好声誉,为后续的升格积累了必要的办学条件和经验。

升格与跨越时期(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适应这一趋势,提升办学层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在原合并后的中专学校基础上,申报设立高等职业院校的条件日趋成熟。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筹备,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准成立,标志着学校办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

升格为高职学院后,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转型。这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课程体系的重构、师资队伍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变革等。学院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明确高职办学定位,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院的专业设置从过去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延伸,并积极拓展与农林相关的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经济管理、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项目,争取各方资源,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目前,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正朝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知名、辐射滇西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从最初的中等专业学校到如今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一次变迁都深刻烙印着时代发展的轨迹,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历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学院的发展史,是一部服务“三农”、奉献地方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职业教育适应需求、不断创新的探索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锐意进取,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72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6.9729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