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所以经贸和外语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是学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经过对学院历史脉络与公开信息的梳理,可以确认其校训为“勤学笃行,德技双馨”。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精准地反映了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与时代使命。“勤学”是基础,强调刻苦钻研、终身学习的态度,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笃行”是关键,倡导知行合
一、专注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具体行动。“德技双馨”则是目标与境界,要求师生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行业能手,更要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实现人格与才干的和谐统一。该校训的提出与确立,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学院从初创到壮大、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凝练而成的精神结晶。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如“知行合一”、“厚德载物”,又紧密结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体现了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明确导向和坚定追求。校训“勤学笃行,德技双馨”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浸润在校园文化、教学管理和师生言行之中,成为引领学院发展、塑造学子灵魂的核心力量。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与历史溯源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扎根于祖国北疆辽阔的土地上,自创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兼具国际视野、经贸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精神标识,其中,校训作为学校灵魂的集中表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勤学笃行,德技双馨”这八个字,不仅是悬挂于校园醒目处的箴言,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师生心中、指导其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价值准则。深入探究其内涵与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所学院的办学初心与使命担当。


一、 校训文本的逐层解析与深刻内涵

“勤学笃行,德技双馨”这一校训,结构工整,意蕴深远,前后两部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逻辑体系。

勤学:“勤”意味着勤奋、刻苦、不懈努力,“学”则涵盖了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勤学”是奠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它要求师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技能的钻研,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理论,更要主动追踪行业前沿动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勤学”更凸显其时代价值,是应对未来挑战的不二法门。

笃行:此概念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笃行”是“勤学”的实践延伸和最终落脚点。它强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和提升所学。对于强调应用型的高职教育来说,“笃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动手,在实习、实训、项目制作等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勤学”与“笃行”构成了一个闭环:学是行的前提,行是学的目的和检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德技双馨:这是校训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德”指道德、品德、职业道德,是立身之本;“技”指技术、技能、技艺,是立业之基。“双馨”意为两方面都达到美好、高尚的境地。这一要求明确指出了学院培养的人才规格:不是只会操作的“工匠”,也不是空有理论的“书生”,而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德的层面: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社会公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如诚信、敬业、责任、协作)以及健全的个人品格。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技的层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真实生产案例,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德技双馨”的育人目标,深刻回应了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学院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二、 校训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演进过程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烙印。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同样与学院的发展阶段、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需求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密不可分。

(一)学院初创与定位探索期

学院在创立之初,面临着明确办学方向、确立育人特色的任务。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对既懂经贸又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学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将“经贸”与“外语”作为立校之本。在这一阶段,虽然可能尚未正式提出系统化的校训,但“重视实践”、“强调应用”、“突出外语特色”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日后校训的凝练播下了种子。早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开始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可以看作是“勤学笃行”精神的早期实践。

(二)规模发展与理念凝练期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一个高度概括、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核心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学院开始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校训文化,结合自身特色和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进行校训的征集、讨论和提炼工作。这个过程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 继承传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实践、道德修养的精华,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胜于言”、“德才兼备”等思想。
  • 立足现实:紧密结合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 面向未来: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培养其适应社会变化、持续学习创新的能力。

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勤学笃行,德技双馨”因其内涵的全面性、表达的精准性和导向的明确性,最终被确立为学院的正式校训。

(三)成熟固化与文化浸润期

校训正式确立后,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使其深入人心,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环境熏陶: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宣传栏、教室、实训场所等,让师生在日常环境中耳濡目染。
  • 制度融入:将校训精神融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评价师生行为的重要尺度。
  • 活动承载: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技能大赛、文化活动、评优表彰等重要节点,反复阐释和强调校训的内涵,使其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 榜样示范:评选和宣传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校训的力量。

这一时期,校训从文本走向实践,从理念化为行动,真正起到了凝聚精神、规范行为、引领发展的作用。


三、 校训对学院办学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

校训绝非空洞的口号,它在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发挥着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学院始终坚持“德技并修”的原则。课程体系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训环节(体现“技”),还全面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养课、职业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体现“德”)。考核评价体系也注重过程性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引导学生既重视知识积累,更看重能力提升(体现“勤学”与“笃行”)。

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质量。建设高水平的仿真实训室,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笃行”的平台,确保所学技能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教”),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导”),成为“双师型”教师。
于此同时呢,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德技双馨”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在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上,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舞台。在评价学生时,综合考察其学业成绩、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向“德技双馨”的目标努力。


四、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的校训“勤学笃行,德技双馨”愈发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它精准地契合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修养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它积极响应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号召,鼓励学生追求技艺的精湛和职业的卓越。它符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要求,倡导的“勤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变化。

展望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职业教育的形态和内容将不断演变。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本领、高尚的品格——是不会改变的。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的校训将继续作为一盏明灯,指引着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结构、创新育人模式的改革道路上稳步前行。它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这里刻苦勤学,努力笃行,锤炼技能,修养品德,最终成长为无愧于时代、有益于社会的德技双馨之才,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校训的精神,必将随着学院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升华,成为学院文化传承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37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36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