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海电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上海电机学院思政教育)

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兼管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呈现出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特色。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孤立的理论灌输,而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联动、管理与服务协同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学院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思政”工作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实效性。在课程主渠道建设上,不仅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说服力,更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日常教育管理层面,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等多支队伍的协同努力,以及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丰富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于此同时呢,学院能紧密结合上海的区域发展定位和自身的“电机”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工匠精神、工程师伦理、创新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断增强,育人氛围浓厚,取得了较为扎实的成效。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将其摆在办学治校的核心位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确保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在组织领导层面,学院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事项、重要政策和重点任务,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各项工作部署能够高效落地。

在制度建设层面,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明确了各方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了从“软要求”到“硬约束”的转变,保障了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在资源保障层面,学院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场地设施等方面予以充分倾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经费、社会实践专项经费、辅导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到位。
于此同时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为落实各项育人任务提供了关键的人力支撑。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上海电机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致力于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全部必修课程,并确保规定的学分和学时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实践成果、国内外形势政策等融入课堂教学,使课程内容常讲常新,富有时代气息。教师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生动实践和学院自身的工程技术背景,用鲜活的案例阐释深刻的理论,增强了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上,学院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摒弃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思考者,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常态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研讨、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其快速成长。严格的师德考核机制,确保了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上海电机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学院系统规划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为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提升广大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设计实施能力。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专业课堂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伦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在具体实践中,各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巧妙融入思政内容。例如:

  • 工科类专业课程着重突出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质量安全、环保理念和家国情怀。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介绍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与成就,讲述优秀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科技报国,追求卓越,严谨务实。
  • 经管类专业课程则注重强化诚信教育、法治意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未来成为遵纪守法、担当负责的经济管理人才。
  • 文科类专业课程深度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健全人格。

这种深度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像盐溶于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


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课堂之外,上海电机学院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精细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学生工作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学院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生活,通过个别谈心、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式,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生活的关怀者和成长的助力者。这支队伍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细致入微。

党团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堡垒。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如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参观寻访等,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集中教育的重要形式。学院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周年、建党纪念、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于此同时呢,围绕诚信考试、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专题开展常态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的重要阵地。学院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推出网络文化产品,开展线上互动活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有效占据了网络育人阵地,增强了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 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功能拓展

上海电机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将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素养、塑造人格。

在实践育人方面,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实践体系。每年寒暑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社区、企业,开展社会调查、政策宣讲、科技服务、支教助学、公益劳动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切身感受国情社情民情,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这些以外呢,专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等也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锤炼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在文化育人方面,学院着力营造具有电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精心打造“卓越讲坛”、“电机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优秀校友来校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发展,涵盖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公益志愿等多个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兴趣、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舞台。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则营造了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院还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文塑造,通过校史馆、宣传栏、校园景观等,传递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六、 育人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上海电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育人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向好,绝大多数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二是学风校风持续优化,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氛围日益浓厚,遵守校纪校规,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不仅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以“踏实、肯干、好用”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四是校园整体和谐稳定,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生态。

面向未来,上海电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学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实现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最大化;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时代感和影响力;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大思政”格局。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08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5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