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上科大思政教育如何)

上海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该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载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上海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体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科技大学作为一所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小规模研究型大学,自成立之初就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作为核心使命。在这一使命驱动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因其独特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创新。学校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卓越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更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因此,上海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流于形式的“附加项”,而是深度融入学校肌理、与科研教学无缝衔接的“核心组件”。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上海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坚实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确保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资源,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 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学生党建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资源倾斜与条件保障:在经费投入、场地建设、人员配备上予以充分保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运行。
  • 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纳入各学院、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上海科技大学对此高度重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支由资深教授、青年博士和特邀专家组成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而且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话语体系。
  • 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创新:坚决摒弃照本宣科和单向灌输。教学内容紧密追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内外形势,注重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辩论赛等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极大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舞台,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坚定“四个自信”。

“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格局

上海科技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 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价值引领: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课程中,教师不仅讲授科学知识,更注重讲述科学史、介绍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同时强调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
  • 工程与技术课程中的家国情怀:在信息、生物医药、材料等课程中,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卡脖子”技术难题、重大科技专项等,激发学生将个人所学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人文社科课程中的文化自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学校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建立示范课程库、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拓展

beyond课堂,上海科技大学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身边、做到学生心里。

  •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国家重要会议和精神,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演讲、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系列主题活动,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 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使学生党员成为思想政治上的标杆。共青团通过“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等,凝聚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环节,组织学生深入城乡基层,开展支教、科普、社会调研等志愿服务。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过程中,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厚植人民情怀。
  •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发展指导: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生涯发展指导则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拓网络新媒体阵地,运营有影响力的官方微信、微博、B站等平台,制作推送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流价值,净化网络空间,牢牢掌握网络思政的主动权。

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者先受教育。上海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其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 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要求所有教师严守课堂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争做“四有”好老师。
  • 导师的育人职责: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中,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鼓励导师在科研指导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
  • 营造优良校风学风: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宣传先进事迹,在校园内倡导崇尚学术、勇于创新、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风气。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也融入文化元素,如设置科学家雕塑、校史馆、文化长廊等,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成效显著,上海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价值多元,海外交流经历丰富,如何更精准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持续的课题。
于此同时呢,在高度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面向未来,上海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

  • 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
  • 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提升解決複雜思想問題的能力。
  • 更加注重運用新技術、新媒介,創新話語體系和傳播方式,使思政工作始終保持生机与活力。
  • 强化與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上海科技大学将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完善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卓越品质的重要保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39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9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