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克拉玛依职院思政如何)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呈现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作为一所扎根祖国西部、服务于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其思政教育紧密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教育内容上,既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深度挖掘新疆地域特色和石油行业文化,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工匠精神、“铁人”精神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品牌。教育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补充,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总体而言,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高位推动、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覆盖,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政治基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其视为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全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制定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明确了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育人职责,将思政工作要求内嵌到学院治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了从“专人负责”向“人人尽责”的深刻转变,构建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课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足额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配齐建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大力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时,注重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时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 教学方法多元创新: 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智慧教室、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参与的热情。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经典诵读等形式已成为思政课堂的常态。
  • 实践教学深度结合: 将课堂延伸至社会,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化工企业、新农村示范点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悟理论的力量,增进对国情、社情的了解。

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院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常态化、生活化的育人氛围。

  •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心灵,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困难帮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
  • 党团组织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先锋意识。共青团则通过“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社团建设等,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
  • 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重要仪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人文讲座等品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开拓网络育人新空间。加强学院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创作和传播一批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等,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

特色融合:地域与行业精神的浸润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汲取了新疆的地域文化和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路径。

  • 民族团结教育: 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促进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讲述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故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石油精神与工匠精神传承: 依托克拉玛依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和学院深厚的石油化工办学背景,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进校园分享事迹,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中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
  • 实践育人平台拓展: 学院与众多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将实践育人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仅锻炼专业技能,更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中,深化对产业报国、能源安全战略意义的理解,实现了思想品德与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

保障体系与成效评价

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学院建立了坚实的保障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 经费与资源保障: 学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课改革、师资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文化活动等,确保各项思政工作有充足的资源支撑。
    于此同时呢,加强图书馆、校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 师资队伍保障: 实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其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落实各项待遇政策,稳定和壮大思政工作队伍。
  • 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思政工作评价体系,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将育人功能发挥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检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动态监测和评估思政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工作。

通过上述系统而扎实的工作,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了更高的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显著增强。校园整体风貌积极健康,学风敦厚,师生关系和谐。毕业生以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品德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许多学子选择扎根新疆、服务基层,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这充分证明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其持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58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80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