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福建体育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关于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培养高素质体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来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健全且运行有效的,能够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体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于此同时呢,充分挖掘体育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内核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以体育人”的鲜明特色。在实践层面,学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训练、竞赛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校园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浓厚的体育思政氛围,通过榜样宣传、文化活动等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当然,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多元、需求多样的新情况,以及体育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的创新性、针对性方面仍需持续深化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不仅专业技能精湛,而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体育人才。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该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筑牢思政工作根基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合格体育人才中的生命线地位,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一)健全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学院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了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或社科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處、各系部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学院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了层层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这种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例如,通过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行为,更营造了重视思政、狠抓思政的制度环境,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强化考核评价导向
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各系部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同时也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和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这种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有效引导全院教职工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形成了育人合力。

二、主渠道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致力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推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确保教材、课时和学分落实到位。
于此同时呢,鼓励思政课教师紧密结合世情、国情、省情,特别是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和学院实际,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体育健儿的先进事迹等鲜活素材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精神时,会结合中国女排、福建籍奥运冠军等典型案例,使理论讲授更加生动具体。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注重实践的特点,思政课教学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利用微课、慕课等形式拓展教学时空。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红色教育基地、体育场馆、社区等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论认知,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职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培训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学院领导、系部负责人带头讲授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特色化路径:深度融合体育育人元素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其体育背景,学院善于挖掘和利用体育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体育思政”之路。
(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学院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体育史、观看经典赛事、聆听冠军报告会等形式,深刻阐释体育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二)强化规则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
体育运动强调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学院将这一特点与法治教育、诚信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并将这种规则意识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于此同时呢,结合体育行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体育从业者。
(三)发挥竞技体育的磨砺作用
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是对学生身心极大的考验。学院注重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败得失,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态,锤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人格塑造。

四、实践育人体系:拓展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学院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丰富社会实践载体
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群众。特别是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开展全民健身推广、运动技能辅导、体育支教等特色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服务奉献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学院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具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熏陶中提升思想境界。
(三)建强网络思政阵地
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运营好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创作传播贴近学生、内容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唱响网上主旋律,筑牢网络空间思想防线。

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汇聚思政工作合力
学院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力争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例如,在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强调科学精神,在体育管理学课程中渗透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
(二)发挥管理服务育人功能
学生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通过严格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周到细致的服务,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传递关怀与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
学院注重与学生家庭、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形成校内校外育人的合力。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对“00后”体育专业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更精准地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等。面向未来,学院需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强化“体育思政”的特色品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于体育沃土,服务于育人根本,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的主渠道教学、特色鲜明的体育元素融合、广泛深入的实践锻炼以及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且富有活力的育人体系。它不仅在传授理论知识,更在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将体育的力量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为每一位学子打牢人生发展的思想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项工作必将持续深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69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