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连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大连科技学院思政教育)

关于大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评述大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遵循国家高等教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呈现出系统化、特色化的发展态势。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将其视为确保办学方向、塑造学生灵魂的核心工作,而非简单的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学校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校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建设,通过课程改革、师资优化等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性,力求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业教育、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联动的育人网络。特别是在结合工科院校特点和信息技术优势方面,学校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阵地,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当然,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实践育人的精准性等方面仍存在持续提升和优化的空间。总体而言,大连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框架健全,运行有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不断向前发展。大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连科技学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牢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离不开坚强的顶层设计和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大连科技学院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负有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正确、资源到位、推进有力。
  • 制度体系健全完备: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各学院的职责分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细化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 条件保障落实到位:学校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设施改善等方面向思想政治工作倾斜。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社会实践、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活动开展。
    于此同时呢,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其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大连科技学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确保了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行。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连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全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于此同时呢,鼓励教师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内外形势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为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学校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 师资队伍优化提升: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落实校、院领导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制度,形成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大连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辐射引领,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 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拓展与深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大连科技学院注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育人体系。

  • 社会实践广泛开展: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科技支农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奉献社会。
  • 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学校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支持学生参与大型赛会服务、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专业实践中的价值引领:作为应用型高校,学校特别强调在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例如,在工程类专业实践中,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在管理类专业实践中,强调诚实守信的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念的熏陶。

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行动指南的舞台,有效促进了知行合一。


四、 文化育人:校园环境的浸润与熏陶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大连科技学院致力于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其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 精神文化凝练传承:学校深入挖掘和凝练办学历史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质,如校训、校风、学风等,并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仪式进行宣传和弘扬,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社团巡礼、名家讲座、经典诵读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营造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 网络阵地建设管理:面对互联网时代,学校主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运营好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和传播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正能量内容,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唱响网上主旋律。

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大连科技学院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了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的效果。


五、 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与融合

大连科技学院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格局,推动各类育人力量协同协作、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课程都肩负起育人责任,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在水,无处不在。
  • 管理服务育人导向:学校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中间,做好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行政、后勤等部门强化服务意识,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影响和教育学生,营造关爱学生、服务成长的育人环境。
  • 家校社会联动机制:学校注重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致家长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于此同时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育人工作,拓展育人空间。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仅是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队伍责任的局限,形成了人人重视育人、处处体现育人、事事蕴含育人的生动局面。


六、 特色探索与未来展望

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大连科技学院也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进行了一些特色探索。
例如,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学校特别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相结合,培养敢闯会创的创新精神
于此同时呢,利用地处大连的区位优势,开展爱国主义和海洋意识教育。展望未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持续改进。
例如,进一步深化对“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研究,增强教育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智慧思政模式;进一步健全教育效果的评价反馈机制,实现育人工作的螺旋式上升。

大连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它立足于坚定的政治方向,依托于完善的体制机制,发力于主渠道的守正创新,拓展于丰富的实践锻炼,浸润于健康的校园文化,融合于协同的育人格局。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其整体框架是稳固的,实践是富有成效的,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14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3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