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吉林财经大学有哪几个校区,何时创办(吉林财大校区及创办时间)

关于吉林财经大学校区数量与创办历史的综合评述吉林财经大学作为吉林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紧密相连。关于该校的校区情况,目前其办学主体集中在一个主校区,即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净月校区。该校区是学校经过资源整合与长期建设后形成的现代化、综合性校园,承载了学校绝大部分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功能。在历史上,学校曾拥有或使用过其他校区,但随着办学规模的调整和校园建设的集中化,这些校区或已移交,或已不再作为主要的教学场所。
因此,当前谈及吉林财经大学的核心校区,即指其净月主校区。关于学校的创办时间,其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当时,为适应东北解放区对财经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成立,这成为了学校辉煌历史的起点。此后,学校历经东北银行干部学校、吉林财贸学院等多个重要发展阶段,并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这一创办与发展历程,深刻烙印着新中国财经教育发展的时代印记,体现了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吉林财经大学的创办溯源与历史沿革

吉林财经大学的诞生与发展,与我国现代财经教育的起步和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息息相关。其创办源头需回溯至烽火连天的1946年。彼时,东北解放区正处于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关键时期,亟需大量懂得金融、贸易、税收等知识的专业干部。为应对这一紧迫需求,在东北银行总行的直接领导下,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于1946年9月在哈尔滨市宣告成立。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吉林财经大学办学历史的正式开启。训练班虽规模初具,但其目标明确,即为新生的红色政权培养急需的财经金融人才,学员毕业后直接奔赴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一线,为稳定金融、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和新中国即将成立,对财经干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育层次也随之提升。1949年,训练班迁至长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这一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更改,更是办学职能的深化,学校开始向更为正规、系统的干部培训教育迈进。1950年,学校再次调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隶属关系转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这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国家金融体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阶段,学校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和运行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

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大规模调整,向苏联模式学习,建立专门学院成为风尚。1958年,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此背景下,吉林财贸学院正式成立。这次升格意味着学校从一所中等专业干部学校,一跃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院,开启了高等学历教育的新篇章。吉林财贸学院的成立,整合了当时吉林省多家财经类院校的师资和资源,奠定了其后数十年作为吉林省财经类高等教育重镇的基础。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吉林财贸学院虽历经“文革”动荡,但始终坚持办学,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财贸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高等教育事业迎来新的春天。1992年,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院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此次更名突出了其在税务领域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以税务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期间,学校成为国内首批主要为国家税务系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之一,与国家税务总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声誉日隆。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拓展,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这次更名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体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学科门类的拓展,更预示着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从东北银行训练班到吉林财经大学,七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是一部与共和国财经事业同频共振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教育史诗。

吉林财经大学校区布局的演变与现状

吉林财经大学的校区布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城市发展规划而动态演变的。了解其校区变迁,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学校的发展脉络。

历史校区回顾

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学校曾拥有或使用过多个校区,这些校区承载了不同时期师生的记忆,也是学校发展的见证。

  • 斯大林大街校区(人民大街校区):这是学校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校区,大致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原斯大林大街)西侧。在吉林财贸学院和长春税务学院时期,该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见证了学校从本科教育到特色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校区内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运动场等较为完备的设施,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净月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该校区的重要性逐渐发生变化。
  • 西安广场校区(青浦路校区):此校区主要承担了部分成人教育、高职教育或特定院系的教学任务,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主校区的补充,缓解了办学空间紧张的压力。
    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该校区功能逐步调整。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上述历史校区随着本世纪初学校主体迁入净月校区,其功能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有的校区土地和房产已根据长春市整体规划移交地方政府或用于其他用途,有的则不再作为吉林财经大学常规学历教育的场所。
因此,在讨论学校“当前”的校区时,这些已成为历史。

当前主校区:净月校区

目前,吉林财经大学拥有并使用的核心校区是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净月校区。该校区是学校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发展空间而重点建设的现代化校园。

  • 选址与规模:净月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净月潭风景区附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校区占地面积广阔,规划科学,为学校的长期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校园建设分期进行,目前已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生活、运动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大学园区。
  • 功能布局:校区内布局合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
    • 教学科研区:包括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实验楼、逸夫图书馆等核心建筑。这里是师生日常教学活动、学术研究和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图书馆藏书丰富,数字化资源先进,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 行政办公区:学校主要的党政管理机构集中于此,负责全校的运营、管理和服务。
    • 学生生活区:包括多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浴池、超市、银行网点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 体育运动区:建有标准的体育场、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了学生体育锻炼和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需求。
    • 景观休闲区:校园内绿化率高,有景观湖、林荫道、广场等,创造了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地位与意义:净月校区是吉林财经大学办学主体的所在地,几乎所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教育均在此进行。它代表了学校最新的建设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核心基地。迁入净月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此,综合来看,吉林财经大学目前的校区状况可以概括为:以净月校区为唯一的主校区和办学基地,历史上曾存在的其他校区已完成其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不再作为学校当前办学的主体部分。

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七十余年的积淀与发展,吉林财经大学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是其立足之本和发展之基。

突出的财经学科优势

作为一所老牌的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核心支柱。学校拥有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等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会计硕士、税务硕士、金融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税务学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长期隶属于金融、税务系统的历史,使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和独特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与实务结合紧密,毕业生在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强化财经主干学科的同时,学校也注重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以经、管为主,文、法、理、工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例如,法学专业特别注重经济法、税法的教学与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侧重金融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方向,服务于财经领域的技术需求。这种多学科布局有助于培养知识结构更完善、适应面更广的复合型人才。

注重实践应用的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模拟法庭、税务仿真实验室、金融投资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平台,以及与众多金融机构、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操机会。
  • 推行“双导师制”: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学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
  • 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与政府、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精神与社会服务贡献

吉林财经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孕育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并积极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

笃实创新的校园文化

“明德崇实”的校训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吉财师生。“明德”强调修身立德,注重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崇实”则倡导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学风。这种文化氛围塑造了吉财人严谨、踏实、敬业、合作的品格。
于此同时呢,学校通过举办“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等品牌学术活动、文化艺术节、学术讲座等,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活泼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吉林省财经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智库,学校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

  • 人才支撑: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财政、税务、金融、审计、商务等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 智库作用:学校依托吉林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吉林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
  • 社会培训: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长期为税务系统、银行系统、企业等提供干部培训、业务进修等继续教育服务,提升了相关行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吉林财经大学从1946年肇始的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历经七十多年沧桑变幻,发展成为今天以净月校区为唯一主校区、以财经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吉林省重点大学。其校区布局的演变反映了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其深厚的办学底蕴、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积极的社会服务贡献,则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成就与地位。面向未来,吉林财经大学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锐意进取,为建设成为高水平财经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25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86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