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锦州医大思政教育)

关于锦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锦州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深厚底蕴的高等医学学府,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与医学院校特色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格局。在实际运行中,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孤立的理论灌输,而是紧密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医学专业教育、临床实践、校园文化以及服务社会等多维度有机结合。它强调在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育人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新阵地以及日常管理服务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教育内容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也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融入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等鲜活素材,展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总体而言,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医学人才,形成了符合自身定位、具有医学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价值引领。

锦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工作理念

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与其建校历史紧密相连。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医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塑造灵魂、培育仁心的崇高事业。
因此,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生命线。其工作理念可以概括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人才培养必须以德性的塑造为根本前提,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培养出的医学人才既具备精湛的医术,更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学校党委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这种顶层设计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其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深化与创新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锦州医科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

  • 课程体系优化: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核心课程时,注重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引入医学伦理、医患沟通、卫生政策等案例,使理论讲授更加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实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 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摒弃单一的理论灌输模式,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辩论赛等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观点的碰撞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于此同时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了解医学发展动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对话。
  • 课程思政全面推进: 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融入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关怀、法律法规等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强调对捐献者的尊重与感恩,在临床教学中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使思政教育如盐在水,润物无声。

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成效

锦州医科大学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学校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临床实习与职业道德培养: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临床教学医院,由临床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共同负责,结合真实的医疗场景,强化医德医风教育。通过带领学生参与门诊、查房、手术、病例讨论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医者的责任与使命,体会“仁心仁术”的深刻内涵。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普查、义诊咨询、卫生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让他们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增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组织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防控工作,更是对其家国情怀和职业精神的深刻洗礼。
  • 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举办“白求恩精神”讲座、医学名家论坛、校史校情教育、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促进了其全面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拓展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锦州医科大学主动适应,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 建设网络平台: 依托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APP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思政专栏,推送理论学习文章、时事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校园动态等信息。打造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精神家园。
  • 丰富网络内容: 制作和传播贴近学生特点、易于接受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页面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阐释深刻道理。围绕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节点,策划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 加强网络互动与引导: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疏导学生情绪。鼓励思政工作干部、专业课教师、优秀学生骨干在网络空间发声亮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组织保障与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锦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础。

  • 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建立了由党委领导,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
  • 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严格选聘、加强培训、畅通发展渠道,落实待遇保障,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使他们能够安心、热心、舒心地投入工作,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 发挥学生党团组织作用: 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发展学生党员,引导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形成先进带后进、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

特色与亮点:医学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

锦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学校深刻认识到,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卓越的医学人才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 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 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必修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医患关系、科研诚信等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职业价值观。
  •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将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鲜活教材,深入解读“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自豪感。
  • 注重叙事医学培养: 尝试引入叙事医学的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倾听患者的故事,理解疾病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培养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然,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社会思潮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教育效果的消解,学生个体差异增大对教育针对性的要求提高,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实效等。

面向未来,锦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深化。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巩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牢固、方向正确。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具体而言,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实践性;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网络思政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最终目标是构建起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卓越医学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正朝着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05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0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