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广西医科大学校训历史)

广西医科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厚德励志,博学弘医”深刻体现了其办学宗旨与精神内核,是学校近九十年发展历程的文化结晶与价值指引。“厚德”强调道德修养,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医者仁心的根本要求;“励志”突出志向的确立与坚守,反映了学校在艰苦创业中对师生精神动力的重视;“博学”指向广博的知识积累,契合医学学科交叉融合与终身学习的特性;“弘医”则彰显了传播医学知识、弘扬医学精神、服务人民健康的社会使命。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建校初期的救国图存,到抗战时期的坚韧不拔,再到新中国后的蓬勃发展,直至新时代的追求卓越,校训的凝练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奋斗史。它不仅是镌刻于石的文字,更是融入一代代广西医大人血脉中的行动准则,激励着师生在医学道路上以德为先、以志为帆、以学为基、以践为归,为区域乃至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西医科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沿革

广西医科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自1934年创建以来,始终屹立于中国医学教育的前沿阵地。其校训“厚德励志,博学弘医”言简意赅,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崇高的职业追求,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和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八个字,分别从品德、志向、学识和实践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位优秀医学人才所应具备的完整素养体系,指引着无数学子成长的道路。

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逐字解读

要深入理解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必须对其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的剖析。

“厚德”一词,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核心在于“德”,对于医学教育而言,“德”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其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与健康,这就决定了医者必须具备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厚德”要求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

  • 秉持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时刻将病人的利益置于首位。
  • 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诚信科研,维护医学的圣洁与尊严。
  • 修养个人品德,待人真诚,谦逊包容,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人文情怀。
“厚德”是立身之本,更是从医之基,它确保了医术的正确运用方向,是医学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

“励志”意为坚定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医学之路道阻且长,非有坚韧不拔之志不能达。“励志”的内涵包括:

  •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与人民的需要之中,以守护健康、解除病痛为己任。
  • 培养不畏艰难的毅力,面对繁重的学业、复杂的病情和科研的挑战,能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探索的热情。
  • 激发持续进取的动力,鼓励学生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在各自的领域力争上游。
一所大学的“志”,也体现了其自身的抱负。广西医科大学从战火中诞生,立志于救国救民;在建设中成长,立志于服务广西;在新时代奋进,立志于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医科大学。这种“志”贯穿了学校的历史,成为其发展的强大引擎。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医学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博学”的要求体现在:

  • 掌握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不仅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乃至人文社科知识。
  •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能力,能够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以应对复杂的医学问题。
  •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紧跟医学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库,保持职业能力的先进性。
“博学”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基本前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保障。

“弘医”是校训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弘”有弘扬、光大、推广之意。“弘医”的内涵极为丰富:

  • 精进医术,追求高超的临床技艺和诊疗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
  • 传播医学知识,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 弘扬医学精神,恪守人道主义,倡导医患和谐,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 服务社会健康事业,将所学所知奉献于人民,特别是服务于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弘医”体现了医学的社会属性,要求从医者不仅要做技术的拥有者,更要做健康的传播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这八个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厚德”是根本,“励志”是动力,“博学”是基础,“弘医”是目标。它们共同描绘了广西医科大学所致力于培养的医学人才的完美画像。

校训的历史溯源与演进历程

广西医科大学校训的形成,深深植根于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之中,是其精神文化长期积淀、凝练升华的成果。

学校的初创时期(1934年-1949年)充满了救亡图存的色彩。1934年,为改变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局面,培养本土医学人才,广西省立医学院在南宁宣告成立。建校之初,虽无成文的校训,但“医学救国”的宏大志向已然成为全校师生不言而喻的精神共识。抗战全面爆发后,学校数次迁徙,辗转于南宁、桂林、融县、三江、贺县等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炮火纷飞中,师生们一边学习,一边投身战地救护和公共卫生服务。这段艰难岁月极大地锤炼了师生们的意志品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在此期间得以铸就,这为日后校训中“励志”和“弘医”的提出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注脚。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学校进入了稳步发展和调整壮大的阶段。1953年,学校由广西省立医学院更名为广西医学院,并迁至现址南宁市。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学校肩负起为新中国培养大批急需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这一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深刻影响着办学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强调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德”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空前突出。
于此同时呢,学习苏联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博学”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强化。虽然此时尚未正式颁布统一的校训,但“红专结合”、“德才兼备”的理念已经为“厚德”与“博学”的并重奠定了基调。

改革开放以来至校训正式确立(1978年-21世纪初),学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1992年,学校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标志着其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提炼和确立一个能够代表学校传统、彰显时代精神、引领未来发展的正式校训,变得日益迫切。学校回顾了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精神特质,广泛征集了师生校友的意见,并对中外著名大学的校训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反复的研讨、论证和提炼,最终,“厚德励志,博学弘医”这一高度凝练、内涵丰富、对仗工整的八字校训被确定下来,并得到了全校的广泛认同。

这一校训的正式确立,是对学校近七十年办学传统的完美总结:它继承了抗战时期铸就的“励志”精神,升华了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的“厚德”传统,巩固了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的“博学”标准,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弘医”这一面向未来的使命担当。它既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成为一个既稳定又开放的价值符号。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全方位体现

校训绝非墙上的装饰,而是活生生的实践。广西医科大学将“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精神内核全方位融入到了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了学校文化的DNA。

在人才培养方面,校训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灵魂。在德育上,学校构建了“大思政”格局,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课程,举办“大医精诚”讲座,评选师德标兵和优秀医学生等活动,切实夯实“厚德”基础。在志育上,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校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引导学生早立志、立长志,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健康战略相结合。在智育上,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建设一流专业和课程,搭建科研训练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竭力为学生提供“博学”的条件。在实践上,强化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开展义诊、健康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中体会“弘医”的真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校训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尺。学校在师资引进、考核和评价中,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以自身的“厚德”言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自身的“博学”学识培养学生,最终共同实现“弘医”的使命。

在学术科研方面,校训引导着科研的价值取向。学校鼓励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原创性研究和应用转化研究。强调科研诚信,反对学术不端,体现了“厚德”的要求;鼓励攻克疑难杂症,勇攀医学高峰,体现了“励志”的精神;倡导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体现了“博学”的路径;最终目的则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服务,造福百姓,完美诠释了“弘医”的归宿。

在社会服务方面,校训是学校履行大学职责的行动指南。广西医科大学作为广西医学教育的龙头、医疗服务的中心和医学研究的重镇,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视为己任。学校附属医院承担着区域内大量疑难危重症的诊疗任务;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抢险救灾中,医护人员总是冲锋在前。这些行动,无一不是对“弘医”最直接、最生动的践行,将“厚德、励志、博学”积累的能量,彻底释放于服务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中。

此外,校训的精神也物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从校史馆的陈列到校园道路楼宇的命名,从开学典礼的宣誓到毕业季的寄语,“厚德励志,博学弘医”无处不在,如空气般浸润着校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每一位广西医大人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纵观广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史,“厚德励志,博学弘医”这八字校训,是其历经近九十年风雨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它从历史的硝烟与奋斗中淬炼而出,凝聚着历代师生的智慧与共识,回应着时代对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呼唤。它既规定了“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也指明了“如何培养人”的具体路径。面向未来,在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宏大背景下,这八字校训将继续作为一盏明灯,指引广西医科大学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培养出更多德高医精的卓越人才,为护佑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47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3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