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黑龙江科技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黑龙江科技大学校训)

关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强吾兴邦”是一则内涵深刻、意蕴悠远的治学与育人箴言,它精准地概括了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所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肩负的时代使命。这八字校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独特的行业背景以及服务区域与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厚德”与“博学”承袭了中国古代经典的教育思想,分别强调了道德修养与知识积累的同等重要性,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而“强吾”与“兴邦”则更具时代气息和现实关怀,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学校的发展壮大、乃至国家的繁荣振兴紧密相连,彰显了一种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价值递进关系,即通过强化自身(个人与学校)的能力,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这一校训不仅是对历代师生精神风貌的凝练表达,更是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精神旗帜。它激励着黑科大人既要注重内在品格的锤炼与学识的拓展,又要怀揣家国情怀,将所学所能奉献于社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担当起服务行业、贡献国家的重任。深入解读这一校训,对于理解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办学传统、文化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科技大学校训的深度阐释

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在其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标识。其中,校训“厚德博学,强吾兴邦”如同一条精神主线,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成为凝聚师生共识、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崇高的价值追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与阐释。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思想渊源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这八字校训,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组成部分。

“厚德博学”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

  •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本意是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大学语境下,“厚德”首先指向的是道德品质的培育。它要求师生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感以及诚信守信的品格。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坚守“厚德”意味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能够辨别是非、抵制诱惑,成为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公民。对于一所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校而言,“厚德”更蕴含着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强调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具备严谨、负责、公正、安全的职业操守。
  •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实地实行。“博学”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它鼓励师生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了解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博学”也内在地包含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厚德”与“博学”并列,深刻揭示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德是方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框架。

“强吾兴邦”则更具现代意识和家国情怀,体现了学校立足自身、服务国家的宏大志向。

  • “强吾”:此处的“吾”具有双重指向性。一是指向个体,即每一位师生员工。要求通过“厚德博学”的过程,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超越。二是指向集体,即黑龙江科技大学本身。意味着学校要通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学科特色、增强科研实力,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跻身于更强高校之列。“强吾”是基础,是内在驱动,强调练好内功,夯实根基。
  • “兴邦”:即振兴国家。这是“强吾”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归宿。它将个人和学校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对于黑龙江科技大学这样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尤其是在矿业、机械等领域)的大学而言,“兴邦”意味着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矿产资源安全、智能制造升级等重大战略,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现实力量。

“强吾”与“兴邦”构成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了一种“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逻辑:个体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贡献于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校训与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契合

黑龙江科技大学校训的提出与确立,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与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和学科优势高度契合的。

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东北这片工业沃土上创办的矿业类院校。数十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与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工业化进程同频共振。从早期的单一工科院校,到如今的多科性大学,其培养的人才大量输送到煤炭、机械、电气等国民经济主干行业,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能源保障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学校的文化基因中天然蕴含着“务实、奉献、坚韧、担当”的精神元素。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正是对这种历史传统和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与升华。

  • 与行业精神的契合:矿业、机械等工程领域尤其强调安全、责任、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这与“厚德”的要求高度一致。
    于此同时呢,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正是“博学”的体现。而“强吾兴邦”则直接呼应了这些基础性行业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工业体系完整性的战略意义。
  • 与地域使命的呼应:学校地处黑龙江,肩负着服务龙江振兴的重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既勇于创新又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校训中的“强吾”,激励学校为龙江发展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兴邦”则提升了这一地域使命的高度,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之中。
  • 与办学实践的对接:在实际办学中,黑龙江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体现“厚德”);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专业口径,鼓励跨学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博学”);积极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科研攻关,努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体现“强吾”);并主动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体现“兴邦”)。校训的精神已经内化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 校训在育人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与实践路径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黑龙江科技大学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厚德”方面:学校构建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丰富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严肃学术规范和行为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特别注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程伦理、职业责任等内容,培养学生未来作为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博学”方面: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综合能力为核心。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审美等模块的通识课程,打破专业壁垒。鼓励跨学科选修和辅修专业,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实验室、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图书馆资源建设、学术讲座活动等也为师生“博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强吾”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强吾”体现在通过四年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上获得显著提升,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实施精准的就业指导等方式,助力学生“强吾”。对于学校自身,“强吾”则表现为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包括:引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平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兴邦”方面:这是检验办学成效的最终标准。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去施展才华。学校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就是对“兴邦”最生动的诠释。学校也通过总结宣传优秀校友的事迹,反哺在校生的教育,形成“强吾以兴邦”的良性循环。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指引

在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强吾兴邦”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指引作用。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于此同时呢,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青年一代的价值塑造面临新的挑战。

在此形势下,重申和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显得尤为重要。

  • 它引导师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坚守价值根基。越是变化快、诱惑多,越要强调“厚德”的重要性,守住道德的底线,明确人生的方向。
  • 它激励师生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保持学习进取之心。“博学”要求人们不能固步自封,必须持续学习、跨界融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甚至引领创新潮流。
  • 它召唤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强吾兴邦”清晰地指明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结合点,有助于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和使命担当,避免“精致的利己主义”。
  • 它为学校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明确发展定位提供了战略指引。学校必须坚持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强吾”——强化自身在矿业、安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并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来更好地“兴邦”——服务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展望未来,黑龙江科技大学将继续以“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内涵建设,在服务国家特别是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新跨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这八字校训,必将持续滋养一代代黑科大人,成为他们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74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0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