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信阳科技职业学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作为其精神旗帜与育人核心,深刻体现了学院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定位与追求。其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合一”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植根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顺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浪潮、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凝练而成的智慧结晶。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与实践精神的精髓,又鲜明地凸显了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鲜明特征。“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强能”是立业之基,着眼于训练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岗位本领;“知行合一”则是连接“德”与“能”的桥梁与最终目标,要求学生将内在的道德认知与专业技能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追溯其历史,这一校训的形成与学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学院从初创到壮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反映了办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深刻思考与不断升华。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全院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指引着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理解其内涵与历史,对于把握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至关重要。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渊源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核心内涵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合一”虽仅八字,却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每一部分都承载着特定的教育哲学和价值导向。

“厚德”的根基意义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本意是指大地宽厚,能够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方能担当大任。在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语境下,“厚德”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

  • 职业道德的塑造: 这是“厚德”在职业教育中的首要体现。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要理解技术背后的伦理责任,成为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技术人才。
  • 个人品格的锤炼: 超越职业范畴,“厚德”也包含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宽容待人的胸怀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立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人文素养的浸润: 信阳地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汇之地,文化底蕴深厚。学院将地方文化精髓融入育人过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文化鉴赏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平衡发展。

因此,“厚德”是学院育人目标的基石,它确保了学院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德才兼备”中以“德”为先的合格公民和职业人。

“强能”的实践导向

“强能”直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里的“能”,是一个多元化的能力集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前沿性。

  • 专业技能的精湛: 这是“强能”最核心的部分。学院通过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等方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创新创业能力的激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能”也包含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潜能的培养。学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技能大赛、扶持学生创业项目等途径,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勇于实践。
  •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面对技术的快速迭代,学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获取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变化,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强能”是学院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它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是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知行合一”的哲学统一与行动准则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尤其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得到系统阐述。它强调认识(“知”)和实践(“行”)的辩证统一,反对脱离实践的空想和缺乏理论指导的盲动。校训引入这一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它要求学院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必须与企业实践、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学生也不能满足于“知道”,更要能够“做到”,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景中。
  • 检验真理的标准: “知行合一”暗示着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一项技能是否掌握,一种理论是否理解,最终要看能否在行动中有效运用并解决问题。
  • 人格修养的路径: 在道德层面,“知行合一”要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一致。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厚德”,要看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而非仅仅看其考试成绩或口头承诺。

因此,“知行合一”是连接“厚德”与“强能”的纽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终途径和方法论。它确保了学院的培养过程不偏离轨道,培养出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德能兼修”的实干家。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它的确立和深化,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以及信阳地区的社会经济需求变迁息息相关。

办学初期的探索与积淀

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一批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院校或培训基地。在创立和早期发展阶段,虽然可能没有形成像今天这样高度凝练的正式校训,但办学实践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已经初步显现。彼时,面对地方经济发展对一线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的办学重点天然地倾向于技能的传授和岗位的适配,这为后来“强能”理念的突出地位埋下了伏笔。
于此同时呢,作为教育机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贯穿于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中,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为“厚德”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例如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努力弥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对“知行”结合的初步追求。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校训精神的自发孕育阶段,办学的实际需要催生了与之相符的价值取向。

升格与发展中的凝练与确立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深入推进,以及学院自身办学层次的提升(例如从中职到高职的跨越),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拓展、内涵建设的深化,都要求学院必须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彰显特色、凝聚人心的精神标识。在这一背景下,系统总结办学传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一项紧要任务。学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很可能参与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在凝练过程中,以下几个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 政策引导: 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反复强调“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这直接影响了“厚德”与“强能”并重的表述。
  • 文化传承: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豫南地域文化的挖掘,使得“厚德载物”、“知行合一”等经典思想获得了现代的、职业的教育阐释。
  • 现实需求: 针对部分职业教育可能存在的“重技轻德”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校训特别强调了“德”的先导作用和“知行合一”的融合价值,具有鲜明的纠偏和引领意图。

经过反复斟酌与民主审议,“厚德强能,知行合一”最终被正式确立为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这一过程标志着学院从办学实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自觉,形成了系统化的办学理念体系。

新时代的深化与践行

校训确立之后,其生命在于践行和深化。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校训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 融入校园环境: 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上,通过橱窗、网站、宣传册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其成为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
  • 融入教育教学: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厚德”要求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强能”训练,并通过项目式学习、顶岗实习等落实“知行合一”。校训成为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的内在尺度。
  • 融入制度建设: 将校训精神体现到学生守则、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 融入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以校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表彰先进典型等,使校训从文本走入师生的内心,外化为日常的行动。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学院不断赋予校训新的时代内涵。
例如,在“强能”方面,更加注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对接;在“知行合一”方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训 thus 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理念体系,持续引领着学院的改革创新。


三、 校训的文化价值与时代回响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不仅是学院自身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在更广阔的层面产生着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时代回响。

对区域职业教育文化的贡献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信阳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校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代表了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气质。“厚德强能,知行合一”的表述,既朴实无华又意蕴深远,为区域内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理念范式。它倡导的是一种务实、求真、重德、精技的教育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展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与魅力,为营造崇尚工匠精神、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贡献了力量。

对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回应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朝着高质量、体系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精准地回应了这一时代主题。“厚德”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坚定回答,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强能”是对“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要求,紧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知行合一”则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直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因此,这八字校训堪称是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核心内涵的一种精炼表达。

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引领作用

对于每一位踏入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三年大学生活的灯塔和标尺。它提醒学生,求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更要修养自身的品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全面发展的人。它指引学生如何学习:既要勤于思考(知),更要勇于动手(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校训的精神将继续发挥作用,激励毕业生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厚德),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强能),做到言行一致、精益求精(知行合一),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合一”,源于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它是学院身份认同的核心,是办学行动的指南,也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这八个字,凝聚了办学者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洞察,承载了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也彰显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坚定承诺。
随着学院继续向前发展,这一校训必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持续照耀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伟大征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47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56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