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广西自然资源学院建校背景)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史评述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聚焦自然资源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建立与发展深深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战略需求的双重背景之下。学院的诞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广西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自然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式变革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浪潮下的必然产物。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资源行业正经历着从粗放消耗向精细、绿色、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深刻转型,这对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原有的分散、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同时自身拥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海洋、林业、测绘地理信息等自然资源,其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亟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设立,正是为了精准对接这一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整合优化区域内原有相关教育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其校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成长记录,更折射出中国自然资源事业现代化进程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生动侧影。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一、 建校的历史渊源与社会时代背景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构想与实践,发轫于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模式深刻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几个宏观因素共同构成了学院诞生的历史舞台与社会温床。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向是根本驱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持续扩大,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传统的以资源大量投入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家层面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转向意味着自然资源行业必须从过去的“开采与利用”为主,转向“规划、保护、修复、管理”并重。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具备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需求提供了直接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铝土矿、锰矿、稀土等矿产资源,广袤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以及漫长的海岸线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是实现广西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课题。与此同时,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营,使广西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对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跨境资源环境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等提出了新任务。这一切都使得培养本土化、高素质的自然资源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创造了制度条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旨在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在此背景下,整合区内分散的、隶属于不同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组建一所高起点、专门化的自然资源类高职院校,既符合职业教育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的方向,也能有效解决多头培养、标准不
一、资源分散的问题。

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原国土资源厅、测绘地理信息局等)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为了系统解决本行业基层技术人才短缺、断层问题,提升行业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主管部门牵头筹划,整合所属教育资源,申请设立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从而为学院的成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


二、 学院的筹备与正式成立

学院的设立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整合原有优质办学资源基础上的升级与跨越。其前身主要可追溯至具有数十年办学历史的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原广西地质学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这些机构长期服务于广西地质、国土、测绘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一批专业师资,为学院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和精心的筹备,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备案,学院取得了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这是一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业务管理的高等职业学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广西自然资源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阶段,开启了规模化、系统化、高端化培养的新篇章。

学院选址于南宁市空港经济区,规划占地面积广阔,为未来的长远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校园建设遵循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的理念,旨在打造一个适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优美环境。


三、 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

自成立之初,学院就确立了清晰而精准的办学定位: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链:学院的专业体系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调查、规划、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全产业链条进行构建。首批开设的专业及后续重点发展的专业方向 typically include: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矿产地质与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偏向矿山机械)、建设工程管理(偏向国土空间规划)等。这些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直接对应行业内的具体岗位群。
  • 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院充分发挥由主管部门举办的优势,与自治区、市、县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地质勘查单位、测绘院所、矿业企业、土地规划整理机构等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互派人员交流、承接生产项目等方式,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确保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 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涵盖了测绘、地质、珠宝鉴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提升技能。
  • 服务行业与社会:学院不仅承担学历教育任务,还依托自身资源,积极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开展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成为行业人才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
    于此同时呢,学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参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承担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四、 初期的建设与发展(2018年至今)

自2018年正式招生以来,学院步入了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院持续推进校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初具规模。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行业聘请等多种途径,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原有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培训转型提升,同时引进了一批具有高学历、行业背景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和能工巧匠。

教学与内涵建设方面,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科研工作也开始起步,围绕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展研究。

招生与就业方面,学院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升。由于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

合作与交流方面,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特别是利用广西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探索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五、 挑战与未来展望

作为一所新建院校,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快速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中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变革对传统自然资源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机遇,等等。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步伐,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学院将致力于:

  •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育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
  • 拓展和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
  •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广西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和决策咨询智库。
  • 扩大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它承载着为壮美广西建设和国家自然资源事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其发展历程必将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未来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31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12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