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塔里木大学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塔大建校背景)

综合评述塔里木大学是一所扎根于新疆南部、肩负特殊使命的高等学府。它的诞生与发展,与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国家战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开启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农业科技人才和基层管理干部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塔里木大学的前身。这所大学从创建之初,就深深烙印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兵团精神,其办学宗旨明确指向为屯垦戍边事业服务、为南疆各族人民服务。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塔里木大学虽历经数次更名与体制调整,但其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初心始终未变。它从一所单一的农业院校,逐步成长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南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高地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校史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成长记录,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和新中国边疆开发建设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深刻反映了教育在国家边疆治理和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塔里木大学的创建背景与历史渊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巩固边防、发展边疆经济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尤其是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环境艰苦,社会发展任务艰巨。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党中央作出了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大决策。兵团广大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在戈壁荒滩上开垦出片片绿洲,建立起一个个农场和牧场。

随着垦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缺乏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文化知识的基层管理干部。当时的南疆地区,高等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难以满足兵团事业和地方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依托兵团的组织优势和生产实践基础,创办一所为垦区服务的高等农业院校,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不仅是兵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开发建设新疆、促进边疆稳定与繁荣的战略举措。

学校的创建,正是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在兵团人战天斗地、开拓奋进的火热氛围中启动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所与垦区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其命运与兵团的发展、南疆的进步紧密交织在一起。

初创时期的艰辛与探索(建校至20世纪70年代)

1958年,在塔里木河畔的万古荒原上,塔里木大学的前身——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正式创建。当时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可谓“一无校舍,二无师资,三无设备”。首批创业者们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挖地窝子当宿舍,搭芦苇棚作教室,开荒种地解决口粮问题。教材短缺,教师们就结合垦区实际自编讲义;仪器匮乏,教学就更多地依赖田间地头的实践。

学校的办学定位十分明确,即面向垦区、面向农业生产,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垦区急需,初期主要以农学、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为主。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学生有大量时间在农场参加劳动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这种“抗大”式的办学模式,虽然条件简陋,但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兵团体制的变化而经历了波折,曾一度停办或调整。但在兵团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这棵在教育荒漠中扎根的幼苗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至20世纪70年代,学校逐步恢复并稳定了办学秩序,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积淀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塔里木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创建伊始: 195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阿拉尔垦区成立,初名塔里木河农业大学。
  • 办学特色: 实行半耕半读,强调实践教学,直接为垦区农业生产服务。
  • 时代印记: 办学深受当时政治运动影响,经历停办、复办等波折,但办学火种得以保存。
  • 精神塑造: 形成了以“抗大”精神为底色的艰苦奋斗的校风。
恢复发展与稳步前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为塔里木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78年,乘着全国科学大会和恢复高考的东风,学校进入了恢复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
随着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兵团事业和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科技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这一时期,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巩固农学、园林、畜牧兽医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开始向农业经济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农产品加工等相近领域拓展,以适应垦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办学层次也有所提升,在办好专科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为升格本科院校做准备。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批批内地高校的毕业生和教师响应号召,支援边疆教育,充实了教师队伍。

管理体制上,学校明确了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位,获得了兵团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持续支持。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陆续建起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办学条件今非昔比。科研工作开始起步,围绕南疆特色林果业、棉花高产栽培、盐碱地改良、畜禽疫病防治等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步增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塔里木大学,标志着其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后步入正轨,办学规模和条件逐步改善。
  • 学科拓展: 从单一农科向以农为主、多学科拓展,专业设置更贴近社会需求。
  • 体制明确: 作为兵团所属高校,获得稳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 层次提升: 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过渡,最终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
新世纪以来的跨越式发展(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边疆地区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塔里木大学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学校紧紧抓住机遇,明确了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跨越。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农”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与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群。不仅农、理、工、管等学科得到强化,还适时增设了医学、教育、文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硕士学位授予权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覆盖领域,部分优势学科具备了培养博士生的能力,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尤其是在南疆基层,塔大毕业生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高效栽培、棉花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治理等重大课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为南疆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还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决策咨询等活动,成为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和技术源泉。

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传承同样成果丰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被凝练为学校的核心精神品格,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校园环境日益优美,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成为镶嵌在南疆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 战略机遇: 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体系完善: 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学科门类日趋齐全。
  • 特色强化: 在保持农科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南疆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学科。
  • 贡献突出: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对南疆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塔里木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历史贡献

回顾塔里木大学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于深深植根于兵团和南疆大地,形成了独特的“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坚定不移的区位坚守。学校始终将主校区置于南疆腹地的阿拉尔市,不因条件艰苦而动摇。这种坚守使得学校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和回应南疆发展的需求,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数塔大学子毕业后选择留在南疆、建设边疆,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深入骨髓的实践导向

再次,是鲜明的兵团底色。作为兵团高校,学校的管理模式、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都深受兵团精神的影响。组织纪律性强、集体荣誉感重、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成为塔大师生共同的精神气质。这所大学是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塔里木大学的历史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

  • 人才培养的摇篮: 为兵团和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培养输送了数十万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遍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连队、乡村,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 科技创新的高地: 围绕南疆农业和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大批重要成果,显著提升了区域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文化传承的纽带: 作为南疆地区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学校在传播现代文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固边兴边的基石: 通过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和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学校为巩固祖国边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特殊贡献。

塔里木大学的历程,是一部与祖国共命运、与边疆同发展的奋斗史诗。从亘古荒原到人才沃土,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它用实践证明了教育在边疆治理和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展望未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塔里木大学必将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继续弘扬胡杨精神,为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其扎根奉献、自强不息的故事,仍将在塔里木河畔延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81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88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