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武汉科技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武科大校训渊源)

综合评述武汉科技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崇实去浮”八个字,凝练而深刻地概括了这所百年学府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品格。这则校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是其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与育人理念的结晶。“厚德”与“博学”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强调修身与治学的统一,体现了对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永恒追求。而“崇实去浮”则更具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校本特色,它直接承袭了学校前身之一——湖北工艺学堂创办时张之洞所倡导的“实业救国、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并与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作为冶金行业重点院校所肩负的为国家工业化培养实干人才的使命紧密相连。这则校训的历史,某种意义上就是武汉科技大学自身发展史的缩影,它见证了学校从实业教育启蒙到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崛起的沧桑巨变,也指引着一代代武科大人恪守职业道德、追求真才实学、献身实业报国。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持续塑造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激励着师生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事业上脚踏实地,在人格上砥砺品行,成为学校身份认同和精神传承的核心标志。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源流


一、 校训的正式确立与文本解读

武汉科技大学现行的校训“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是在学校长期办学实践和文化积淀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研讨后正式确定的。它精准地捕捉了学校的灵魂,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精神、价值导向与实践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对校训文本进行逐字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邃意蕴:

  • 厚德:“厚”意为使……丰厚、醇厚;“德”指品德、道德、操守。“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不断增进德行,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这要求师生将道德修养置于首位,培养高尚的人格、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这是立身之本。
  • 博学:“博”意为广博、渊博;“学”指学问、知识。“博学”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求知问学的首要环节。它倡导师生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兼容并蓄,追求真理,这是成才之基。
  • 崇实:“崇”意为推崇、崇尚;“实”指实际、实干、实效、实学。“崇实”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尊重客观实际,崇尚实干精神,追求实际效果,反对空谈虚论。它要求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去浮:“去”意为去除、摒弃;“浮”指浮夸、浮躁、虚浮。“去浮”是“崇实”的必然要求,旨在戒除华而不实、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风气,倡导严谨、踏实、沉潜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这八个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厚德”是方向引领,确保“博学”所得能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博学”是能力支撑,为“厚德”的实践提供智慧与本领;“崇实去浮”则是根本方法论与态度准则,贯穿于立德与求知的整个过程,确保德行与学问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它们共同勾勒出武汉科技大学所期望培养的人才画像——即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二、 历史溯源:根植于实业救国的办学初心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的精神基因,可以追溯至其最早的办学源头。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是学校重要的历史起点之一。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极力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兴办实业和教育,以期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湖北工艺学堂的创办,正是其“实业救国”思想的具体实践。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张之洞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空疏迂阔的弊端已不足以应对时代挑战,必须兴办能够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新式学堂。
因此,湖北工艺学堂从诞生之初,就带有鲜明的“崇实”烙印。其办学宗旨强调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能够直接服务于工矿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这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学校一脉相承的宝贵传统。校训中的“崇实去浮”,正是对这份跨越百年初心的直接呼应与继承。即便在后续的岁月中,学校历经战乱、搬迁、合并、更名等复杂变迁,但这种务实、笃行、注重实践的精神内核始终未曾改变,反而在时代的淬炼中愈发清晰和坚定。


三、 薪火相传:在行业办学中淬炼与升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特别是重工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院校(如武汉钢铁学院等)在这一时期承担起了为钢铁冶金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这段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行业办学经历,极大地强化和深化了学校“崇实去浮”的品格。

钢铁冶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调严谨、规范、实干和奉献精神的领域。生产一线的复杂性和高技术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紧密贴合产业实际。
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特别突出:

  • 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学生必须深入工厂车间,亲自动手,了解生产工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 注重产学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冶金行业的技术难题展开,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形成了学研产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
  • 培育“钢铁品质”:潜移默化中,行业特有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纪律严明的“钢铁精神”融入了校园文化,塑造了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

在这一阶段,“厚德”体现为对祖国钢铁事业的忠诚与奉献,“博学”体现为对冶金科学与技术的精深掌握,“崇实去浮”则成为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校训的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淬炼和升华,变得更为具体、生动和富有生命力。这一时期培养的大批毕业生,成为我国钢铁工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本身就是对校训精神的最佳诠释。


四、 时代发展:多元融合中的坚守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向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武汉科技大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科专业不断拓展,涵盖了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多个门类,校园文化也更加多元。在这种背景下,校训“厚德博学,崇实去浮”展现出其历久弥新的强大包容性和指导性。

校训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厚德”在当代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含义,不仅包括个人私德,更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中恪守伦理规范、肩负社会责任。“博学”则鼓励学生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积极涉猎不同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崇实去浮”的核心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实践意义。它体现在:

  •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 科学研究导向:鼓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价值。
  • 学风建设:大力倡导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营造沉心静气、刻苦钻研的学术氛围。
  • 社会服务: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将知识、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校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科语境,而是成为所有学科、所有武科大人共同的价值坐标。它确保学校在规模扩大、学科增多的同时,不失其根本的特色与质量,即在多元化发展中坚守务实本色,在拥抱时代潮流中去除浮躁虚华。


五、 文化载体:校训的传播与内化途径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被广泛认知、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武汉科技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

一是物质环境载体。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校门、教学楼、图书馆等重要场所,校史馆中详细阐释其历史渊源,校园景观设计也蕴含校训元素,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耳濡目染。

二是制度规范载体。学校将校训精神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定、科研评价体系、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等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办学治校的基本遵循。

三是教育教学载体。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仪式宣讲校训;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聆听校史报告,理解校训的深厚历史。

四是文化活动载体。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辩论、榜样评选等活动;宣传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和校友事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社团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这些立体化、常态化的浸润,校训从冰冷的文字转变为鲜活的文化基因,逐渐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指引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选择。一代代学子在校训的熏陶下成长,又将这种精神带入社会,使武汉科技大学的声誉与影响得以广泛传播。

武汉科技大学“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是其百余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它源于“实业救国”的宏愿,成于服务国家建设的实践,并在时代变迁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这八个字,既是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自身办学特色的彰显,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昭示。它要求武科大人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更要具备务实的态度和去浮的定力。在当今社会一定程度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的背景下,这份坚守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着每一位师生,真正的卓越来自于日积月累的扎实努力,真正的贡献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实际推动。展望未来,这则校训将继续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的灵魂所系,引领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中,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63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07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