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职业技术学校院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掌舵者,其领导风格与战略决策深刻影响着区域职业教育的格局。该院长以“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为核心理念,推动学校从传统技能培训向现代化职教体系转型,尤其在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智慧校园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其治理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学校发展路径;二是强化资源整合,牵头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促进跨区域资源共享;三是深化教学改革,主导“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与“岗课赛证”融通机制,使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然而,在产业快速迭代与职教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传统专业升级与新兴学科布局、如何解决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仍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领导风格与治理特色分析
广安职校院长的管理模式兼具战略性与实操性。其核心策略包括:
- 构建“政校企”三元协同机制,联合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例如与广安经开区合作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已孵化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 推行“模块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
- 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78%。
治理维度 | 具体举措 | 实施效果 |
---|---|---|
战略规划 | 发布《“十四五”专业集群建设方案》 | 新增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
校企合作 | 与比亚迪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 | 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500人 |
数字化转型 | 开发“云上职教”智慧教学平台 | 线上资源覆盖率达92% |
区域职教竞争力对比(2020-2023)
通过横向对比川渝地区同类院校关键指标,可清晰定位广安职校的发展态势:
指标名称 | 广安职校 | 重庆工商职院 | 遂宁能源职院 |
---|---|---|---|
毕业生就业率 | 96.8% | 94.5% | 92.1% |
企业满意度 | 91.2分 | 89.4分 | 87.6分 |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 1280 | 1560 | 980 |
1+X证书覆盖率 | 85% | 78% | 69% |
数据显示,广安职校在就业质量与企业认可度上已形成区域优势,但在科研转化能力上仍需突破。院长提出的“技术攻关+专利共享”计划,正通过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落地。
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实践
院长主导的“四阶递进”产教融合模式具有代表性:
- 需求对接阶段: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吸纳企业高管,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如数控技术专业新增智能产线运维课程;
- 资源共建阶段: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包,其中汽车维修VR实训系统被纳入省级开放课程;
- 人才共育阶段:推行“企业学期”制度,学生每年赴合作单位顶岗实习3个月,实现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无缝转换;
- 价值反哺阶段: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近3年企业累计投入奖教金超300万元。
合作企业类型 | 合作项目数 | 产生经济效益(万元) | 技术攻关成果 |
---|---|---|---|
制造业 | 28 | 450 | 5项实用新型专利 |
信息技术服务业 | 19 | 320 | 3套行业软件系统 |
现代农业 | 15 | 280 | 2个标准化种植方案 |
该模式使学校成为川东北产教融合标杆,院长提出的“职业教育供应链”概念,即“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已在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作经验推广。
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路径
面对教育信息化2.0要求,院长布局“三纵三横”智慧校园体系:
- 基础层:建成万兆主干网、人脸识别安防系统、物联网中控平台;
- 应用层:开发专业教学诊断系统、学业预警平台、虚拟仿真资源库;
- 创新层:启动AR远程协作课堂实验,与凉山州职校实现跨省教研互动。
转型成效通过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显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优秀率从32%提升至67%,学生数字化工具应用合格率达98%。但院长坦言,目前数据孤岛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下一步将重点攻克教学大数据深度分析与应用。
挑战与未来战略方向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院长提出三大突破方向:
战略方向 | 当前短板 | 解决方案 |
---|---|---|
国际化办学 | 境外合作院校仅3所 | 筹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拓展东南亚订单班 |
社会培训服务 | 年培训量不足在校生的30% | 打造“技能超市”平台,开发微证书课程包 |
技术技能创新 | 发明专利占比低于5% | 设立校级科创基金,引导教师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 |
值得注意的是,院长特别强调“职业教育的人民性”,推动实施“技能扶贫春风计划”,近3年为偏远地区免费培养技术骨干2300余人,相关实践被写入四川省职教改革典型案例。
从治理效能看,广安职校院长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了学校发展的质量跃升,但其在资源整合广度、技术创新深度上的探索仍在路上。未来需在巩固现有产教融合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方能在职教强国建设中续写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