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文山七都职业技术学校(文山七都职校)

文山七都职业技术学校(文山七都职校)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区域内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立足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民族共融”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专业体系。近年来,该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打造非遗技艺实训基地等举措,逐步形成服务边疆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模式。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民族特色专业学生占比超过40%,成为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文山七都职校前身为1985年创立的文山县职业中学,2012年经州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并正式启用现名。校区占地12.6公顷,建有数控加工、电商直播、民族服饰设计等32个校内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2%,少数民族教师比例达37%,形成“汉语+壮语/苗语”双语教学体系。

时间阶段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民族学生比例
2010-2015年在校生1200人12个专业28%
2016-2020年在校生2300人18个专业35%
2021-2023年在校生3100人25个专业42%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专业集群:一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数控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二是服务文山特色农业的三七种植、畜牧兽医专业;三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壮锦刺绣、苗族银饰设计专业。其中,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专业与州非遗中心共建实训工坊,实现“大师工作室+课程学分”融合培养。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单位对口升学率
现代农业技术三七GAP栽培、农产品电商运营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盒马鲜生41%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3D打印技术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东莞精密机械厂28%
民族文化传承壮锦纹样设计、银器錾刻工艺州非遗保护中心、云南民族村文旅集团15%

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7人,组建“壮乡工匠”教学团队。实施“三阶递进”培养模式:一年级基础技能训练,二年级项目化实战,三年级顶岗实习。民族特色专业推行“双语+模块化”教学,将壮族纺织技艺、苗族芦笙制作等非遗项目转化为活页式教材。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近三年培训人次
理论型教师8947%126
实践指导教师6434%98
企业兼职教师3619%-

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立“四维”就业保障体系:联合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本地茶企、景区共建实习基地,扶持民族特色创业项目,设立杭州、东莞就业服务站。近三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17%,带动户均年收入增长2.4万元。

  • 2023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2项,其中民族工艺类占40%
  • 开发《壮族文化数字传播》等6门社区教育课程
  • 年均为乡镇干部、返乡青年开展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

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文山七都职校正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改革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60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